《奥本海默》这部影片用三个小时回顾了“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一生,这位美国物理学家曾经负责了二战期间人类首枚核武器的军事计划,史称“曼哈顿计划”。该计划历时三年,聚集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顶级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与,共耗资20亿美金,按计划制造出了两颗原子弹。
片中还展示了奥本海默观看原子弹第一次试爆时的情景,他为自己打开了人类的“潘多拉魔盒”感到十分懊悔。同样陷入罪恶感中的,还有相对论的开创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后悔自己曾在1939年的一封信中告诉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用铀制造原子弹是可行的,并建议美国政府全力投入开发研究,抢先于纳粹德国。就在两年后,罗斯福决定研制原子弹。
铀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人们似乎总是“谈铀色变”,不仅原子弹,我们还会联想到历史上的重大核事故,比如1979年的三里岛(Three-Miles Island),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Chernobyl),以及2011年的福岛(Fukushima)。一系列可怕事件难免会让人心生恐惧,这也使得世界核电的发展一度停滞。人们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入21世纪后,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愈发严重,铀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线。
铀矿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不平衡,根据世界核协会(WNA) 的最新报告,2022年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铀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43%。排在第二的是加拿大,其中萨省的阿萨巴斯卡盆地(Athabasca Basin)以高品位铀而闻名,供应着世界约20%的铀,该地区的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Camec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公司。全球铀生产国第三至五名分别为南非国家纳米比亚(Namibia),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则排在第八位。
随着核电产业的加速回暖,全球新建核电站的数量正在稳步增加。中国现在已经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在建核电机组24台,规模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 7年来美国首座新建核电机组也开始了核反应。此外,本月初印度首个国产核反应堆已经开始运营,印度还计划在2031年之前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并将核电总装机容量增加三倍。
当下世界能源供给包括石油、煤炭、风能、光能、水能、核能。石油正面临着供应短缺;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背景下,煤炭等高碳能源将被慢慢取代;风能、光能、水能均受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发电量不稳定。因此,在迈向清洁能源的道路上,各国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核能的安全发展和利用,这是大势所趋,铀在绿色未来里会是重要的一环。不过,不少反对核电发展的人士也认为核电站的选址与维护,以及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都远远大于核电带来的好处。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NAI500全新中文频道 – NAI热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