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中国刺激措施的作用下,铜价大幅上涨,期铜价格突破每吨1万美元大关。放眼长远,铜市依然可期。未来十年,能源转型预计将驱动全球铜需求大幅上升,而供应可能面临挑战。这一供需前景之下,这一金属潜在的短缺风险值得关注。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ASX, NYSE:BHP)周一发布报告指出,全球铜消费量预计每年将平均增加100万吨至2035年,届时全球铜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也将上升至2.6%,几乎是过去15年增速的两倍。必和必拓的首席商务官Rag Udd表示:“展望2050年,我们预计全球铜需求将增加70%,达到每年5000万吨。”
不过,如果着眼于当下,市场并不存在短缺状况。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刚刚更新的今明两年的供需预测显示,全球铜供应充足,其中今年全球将出现46.9万吨的供应过剩,2025年将再增加19.4万吨的过剩。这一供过于求的规模远超4月时的预估。
2023年,全球铜需求达到3100万吨,其中包括2500万吨铜阴极和600万吨废铜。
展望未来的铜需求,能源转型是一个关键词。相比建筑、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电动车(EVs)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铜需求量更大,比如说每辆电动车的铜用量大约是传统燃油车的四倍。
必和必拓预计,到2050年,能源转型领域的铜需求比例将从目前的7%上升至23%。数字领域,包括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比例将从1%增至6%。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和电动车的普及,交通运输领域的铜需求比例将从2021年的约11%上升到2040年的20%以上。此外,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费占总需求的比例预计将从今天的约2%升至2050年的9%,届时数据中心的铜需求量将增长六倍。
供应方面,由于成本上升和矿石品位下降,铜矿的开采和开发难度增大,叠加新的矿床发现较为稀少,这可能会导致未来铜的供应不足。按照必和必拓的估计,1991年以来铜矿平均品位下降了约40%,未来十年全球铜供应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将继续面临品位下降和老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