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新一届政府的上台将对电力公用事业行业的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新增电力的环保“紧箍咒”将被摘除,未来成本和供应安全将成为新发电站建设最主要需要考虑的两大因素。从这个角度分析,美国天然气供应非常充裕,无疑将成为新增电力的首选,而核电站将成为“受害者”。
以下是特朗普时代电力公用事业前景的四大主题:环境法规、天然气的前景、电力生产、以及新型核能发电的发展趋势。
特朗普政府早已公开表示,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持怀疑态度,认为气候变化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由此可推测,美国环保署(EPA)的职能将被大幅削减,势必受影响的政策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及天然气开采中甲烷排放的管理。此外,即便不做重大调整,目前的行业趋势已经展现出对环保法规的“低依赖性”,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在天然气发电站的建设上表现出强劲的需求。
全球能源行业面临“三重约束”:成本、供应安全以及可持续性。然而,随着即将上任的新政府将环保议题基本排除在优先事项之外,未来电厂的建设将更多取决于成本和供应安全这两大因素。因此,成本低且供应安全的天然气发电站成为新电站建设的首选,预计未来天然气发电站的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在这方面,美国天资优秀。根据英国能源研究院(EI)2024年最新数据,美国2023年天然气产量为1.35万亿立方米,已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尤其是来自页岩气田的供应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美国有限的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了产量增长,但随着新政府承诺将恢复被搁置的油气管道项目,比如说Keystone Pipeline,未来产量增长的潜力巨大。
过去拜登政府在化石燃料发电项目的审批中,虽然允许其进行扩建,但附加了大量关于碳排放抵消等要求。而特朗普政府则基本取消了这些环保制约,这使得燃煤发电站也会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备选方案。
然而,与天然气和燃煤电厂相比,核电站的经济性显然不占优势。一座新的核电厂的造价约为天然气电厂的四倍,在环保效益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很难有人愿意投资价格如此高昂的项目生产一种同质化的商品——电力。不过,核电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在现阶段国际局势紧张环境下的“能源安全”特性。
总体而言,随着新政府上台,美国电力行业将迎来一直渴望的转型:从基载燃煤转向基载天然气,同时基本摆脱环保法规的束缚。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公用事业公司还是发电设备制造商,预计将在这一政策环境中持续加大投资,加速发展天然气与电力项目建设。天然气行业无疑是这场政策转型中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