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在短短30天内数次冲上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一,它的AI智能助手的下载量甚至一度超越ChatGPT。这一现象级热度,不仅让国内外科技领域为之震动,也引发了美股科技巨头股价的大幅波动,市场对于AI算力和数据中心行业的未来走向更加关注。
根据最新市场消息,许多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初创AI企业正在重新评估投入与发展策略,以应对来自DeepSeek等新兴力量的冲击。
与DeepSeek引发的喧嚣相呼应,数据中心AI建设趋势依然在美国迅猛升温。在OpenAI、xAI、亚马逊、Alphabet、Meta等巨头持续斥资数千亿至上万亿美元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布局AI基础设施之际,英伟达(Nvidia, NASDAQ: NVDA)和戴尔(Dell)这两家与数据中心AI领域深度关联的美股公司尤为值得关注。
2025财年,英伟达的营收增长堪称“惊人”:在数据中心业务的爆发式拉动下,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就已攀升至91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800亿美元,相比2024财年全年分别为610亿美元和480亿美元。如果算上四季度预期的375亿美元,总销售额将达到1280亿美元,是2024年的两倍还要多。
长期以来,英伟达的高性能GPU一直是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环节的核心算力支持,市场更是出现“一卡难求”的火爆盛况。
不过,近来关于DeepSeek低成本训练模型的新闻一度让市场出现关注焦点的“转向”——有投资者开始担心,如果真能用极少数量的GPU去达成与主流大模型相似的效果,英伟达对AI行业的“垄断式”需求或许会被削弱 。但在当前阶段,多数行业分析师认为DeepSeek的相关数据仍需更严格的验证;一些机构人士推测,DeepSeek实际使用的GPU数量并非“几千”而可能更多。
对英伟达的潜在投资者来说,资本市场经历了几次恐慌性下跌后,股票估值相应回调,前瞻市盈率已降至约26倍。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的高增长动能尚未消退,且上游供应链、AI生态合作伙伴仍在快速扩张。中长期而言,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所具备的“硬件+软件”老牌优势仍然不容小觑。
要支撑如此庞大的数据中心,除了GPU,服务器、网络设备、机架、液冷散热系统等基础设施同样簇拥在产业链最前线,而戴尔(Dell)正是这一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财报显示,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ISG)”增长强劲:在本财年第三季度,该板块营收同比大涨34%,其中服务器与网络部分同比攀升58%,盈利能力同样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戴尔的“企业级”数据中心业务正逐渐取代个人PC等传统消费业务,成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支柱。这意味着,一旦AI浪潮带动更多数据中心落成,更多服务器需求涌现,戴尔有望通过ISG业务实现长期稳定的规模提升。公司管理层此前宣布,未来数年将把80%的自由现金流回馈给股东,包括提高分红和回购股票。“戴尔模式”在硬件等环节拥有较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这或许将成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参与顶级数据中心建设时的优势所在。
当然,戴尔在个人及商用PC业务方面的下滑依旧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消费端市场疲软正制约着财务表现,但公司内部对AI驱动的“换机潮”依旧抱有期待。截至目前,分析师普遍看好戴尔的转型前景,给予“买入”或“强烈推荐买入”的股票评级,以及151美元的目标价,相比目前市价高出近50%。
中国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一方面展示了AI模型在算法与数据效率等维度的潜能,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头部科技公司敲响新一轮“竞合”警钟。但大规模AI模型的迭代和部署,对底层算力需求的增量效应仍在持续。多家美国科技巨头近期都不约而同地加码AI数据中心建设,动辄上亿美元甚至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案频频发布,也为供应链企业带来机遇。
就美股而言,英伟达和戴尔依旧是数据中心AI发展的重要受益者。英伟达作为GPU领军企业,其高性能芯片在大多数AI训练和推理环节不可或缺;戴尔则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端拥有极强的规模化交付能力,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服务器等设备的需求爆发。投资者如有意布局这一赛道,应关注AI技术路线以及大厂的长期投入导向,同时警惕估值波动和短期市场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