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量子计算概念股经历了大起大落,QUBT、RGTI以及QBTS等多只小型量子企业的股价一度飙涨,引发了投资者对“下一个风口”的热烈追捧。但这类规模较小、专注单一量子技术的公司通常面临高投入、难盈利以及估值泡沫等问题,不适合寻求稳健回报的投资者。
相比之下,IBM (IBM ) 和 Alphabet (GOOG) (GOOGL) 两大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布局广、资金充沛,而且估值相对合理,更值得在2025年前后重点关注。
大家可能已经听说了,Alphabet(谷歌)的量子计算团队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Willow”的新芯片。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大幅降低了量子计算中常见的高错误率难题,让量子芯片在“真实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运算,而且完成了行业标准的量子计算测试。根据谷歌量子AI团队的测算,传统超级计算机若想完成同样的任务,或许需要花费数倍于宇宙年龄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高达数万亿美元,去年收入达3500亿美元,银行里还有957亿美元的现金等价物。也就是说,量子计算只是Alphabet庞大的业务版图当中的一小块而已。如此雄厚的资源让它可以在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即使耗时多年也不至于给公司整体利润造成太大冲击。
股价方面,在“七巨头”当中,Alphabet按照很多指标来看都是最便宜的,说目前被低估没有任何问题。具体来看,拥有投票权的A类股的静态市盈率为23.2,市销率6.5。稳健的基本面,加上实打实的技术突破,让Alphabet成为长线投资量子计算的优质标的之一。
除了Alphabet,IBM同样是量子计算技术的顶尖玩家。要论量子计算相关的专利数量,Alphabet只能排第二,IBM排第一,而且聚焦于技术商用化。过去一年,IBM全面升级了Qiskit等量子计算开发工具,并推出了“Heron”芯片等突破性产品。与Alphabet相似,IBM拥有充沛的现金流,且业务涉及云计算、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能够分散量子计算投入尚未大规模变现所带来的风险。
在大型科技公司当中,IBM的估值也很有吸引力,市销率和市盈率分别为3.8和39。一旦IBM在量子计算上率先实现“可实际应用”的关键突破,头部资源与庞大的企业客户基础将有机会迅速转化为真实订单。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保持较稳健资产配置的同时,也获得了率先受益于量子计算商用爆发的机会。
若打算在2025年左右布局量子计算,相比当前一些涨幅惊人的小型概念股,Alphabet与IBM这两大科技巨头显然更能兼顾技术潜力与财务安全边际。无论是谷歌“Willow”芯片的技术突破,还是IBM在专利与企业级业务方面的深厚积淀,都说明它们更有可能在量子革命真正到来时占据领先地位。
因此,与其盲目追逐高风险、高波动的小公司,不如将目光放在这些已经拥有稳固业务支撑,同时在量子计算上跑在最前沿的“巨人”身上。毕竟,想要把握量子计算的红利,又不想被股价过山车吓破胆,选对股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