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关税阴云笼罩下,中国股市近期表现持续超越美股,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领涨,凸显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抗压能力。这一趋势的背后,既得益于中国政策端强有力的托底措施,也源于年初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
中共中央办公厅周日发布“全面刺激内需”的30项政策框架,明确提出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减轻负担以增强消费能力,同时强调将稳定资本市场并开发更多个人投资债券产品。尽管细则尚未完全明确,但该计划释放出决策层多维度稳经济、对冲外部风险的信号。
此外,最新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成为中概股上涨的关键催化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较去年12月的3.7%加速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超出经济学家5.4%的预期。强劲的数据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显示制造业与消费双引擎的复苏动能。
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ADR)(BABA)周一飙升4%,创2021年11月以来最高收盘价,2025年累计涨幅达72%。京东、百度等科技股同步走强。跟踪中国互联网板块的ETF——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ETF年内上涨29%,显著跑赢美股“七大巨头”基金Roundhill Magnificent Seven ETF同期13%的跌幅。
两地市场年初起点差异显著:标普500指数在经历两年超20%的涨幅后,2025年开年以来下跌3.8%;而香港恒生指数周一再涨0.8%,年内累计涨幅已达20%。这种分化既反映市场对政策效力的定价差异,也凸显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的认可。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特朗普关税威胁仍存,但中国通过内需刺激与资本市场维稳的组合拳,正逐步消化外部冲击。相较之下,美方对近期股市波动的冷淡态度——特朗普称“市场涨跌无常,重建国家才是重点”——或进一步强化资金对政策敏感型市场的偏好。当前走势表明,中国政策工具箱的有效性正在获得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