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性能优势与关税红利,美国初创企业SiFly正在挑战大疆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的垄断地位。该公司的最新产品在续航与载重方面刷新行业纪录,或重塑美国市场格局。
中国企业在无人机产业占据绝对主导,深圳大疆更是以压倒性优势领跑全球。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com四月报告显示,大疆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美国WBUR公共电台数据证实,该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市占率也高达75%。
加州Santa Clara的初创公司SiFly正试图颠覆这一格局。据《新闻周刊》报道,这家此前以“隐身模式”秘密运营的企业于今年五月正式亮相,同步发布Q12、Q250两款商用四轴无人机。性能参数引发行业震动:Q12型续航达3小时,载重4.5公斤(10磅)飞行145公里(90英里);更大尺寸的Q250载重能力提升至约90公斤(200磅),但续航缩减至1.5小时。
五月密歇根无人机竞标赛中,Q12创下“全球最长航时货运无人机”纪录。对比当前市场上的产品,大疆的Phantom 4 RTK商用款仅能载重13.6公斤(30磅)飞行约6.4公里(4英里),续航30分钟,售价6500美元;大疆旗舰机型FlyCart 30载重30公斤(66磅)飞行约16公里(10英里),美国市场需特别订购,售价2万美元。目前尚无其他厂商的产品能匹敌SiFly的性能数据。
SiFly新品定价仍显模糊。UAVCoach.com预估Q12起售价“不低于1万美元”;首席商务官Logan Jones透露,Q250目标价“低于10万美元”,定位介于大疆高端机型与西方供应商之间。例如,与价格约1.5万美元的AeroVironment Quantix无人机相比,SiFly产品在航程、续航和载重上均占优。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形成天然壁垒:中国输美商品面临至少30%的关税,搭载“锂离子电动车电池”的无人机(如FlyCart)可能适用更高的301条款附加税。此背景下,大疆若升级性能应对竞争,叠加关税成本后价格劣势将进一步放大,客观上为SiFly减少了竞争压力。
SiFly计划2025年四季度启动Q12交付,目前正通过演示推广培育需求。行业分析师指出,该公司产品在载重与航程上暂时“独步市场”,可能迫使竞争对手加速技术迭代或降价应对。随着SiFly结束隐身状态,其显著的技术优势料将刺激行业竞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