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葉岩油基建“大躍進”,全球原油市場格局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美國 葉岩油 二叠紀盆地 輸油管道 原油出口
發佈于: 8 月 29, 2019

全球原油市場一直處于供給過剩的局面,包括歐佩克在內的很多産油國都采取了限産和减産措施,不過隨著葉岩油革命的到來,美國似乎已經鐵了心要不斷增産(關注石油市場不得不說的5個國家)。 過去10年,美國的原油産量翻一倍多至1230萬桶/日,躍居全球最大的産油國。不過,德克薩斯州油田外輸管道以及港口的基建一直是該行業的短板。 然而,情况正在發生變化。

基建大躍進

先看輸油管道,Plains All American Pipeline LP(NYSE: PAA)的Cactus II管道已經開建(67萬桶/日,連接二叠紀盆地和德克薩斯州的Corpus Christi),另一條名爲Epic的管道也剛剛動工,未來還有更多項目上馬。這些新的管道主要是將德克薩斯州的原油輸送至墨西哥灣,然後再運送至世界各地。 按照花旗集團的估算,新管道或推動美國年底的原油出口量在目前300萬桶/日的基礎上增加100萬桶,明年再增加100萬桶。此外,今年相較去年的出口量已經平均增長了97萬桶/日。 花旗集團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Edward Morse表示,6個月或8個月之後,美國的原油出口量將達400萬桶/日,規模甚至遠高于北海。這些原油將運輸至世界各地,包括亞洲、歐洲和印度等。如果3年內的出口量達到600萬桶/日,全球的原油價格基準也將是唾手可得。 輸油管道運力的大幅提升將幫助解决二叠紀盆地的原油瓶頸問題。花旗預計,該葉岩油産區的産量到2023年或將翻倍至大約800萬桶/日。 不過,有了管道,港口的出口能力也必須相應獲得提升。目前,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灣沿岸,航運設施擴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和衍生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表示,此前,我們要解决的問題是如何把二叠紀盆地的原油輸送到墨西哥灣,現在是要解决出口能力的問題。他說,未來18個月,這一問題將獲得極大的改善。

新的世界秩序?

美國的增産給歐佩克製造了一個兩難的境地。爲了穩定油價,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已經聯合减産,而美國今年的原油産量增加了100多萬桶每日,而新增需求也差不多就這一水平。造成的結果是,Blanch指出,過去7年,歐佩克的市場占有率每年都要掉1%。 油價方面,WTI原油期貨價格去年10月摸高至$75/桶,此後快速下挫再也沒有雄起過,一直維持區間震蕩走勢。油價在平安夜最低跌至$42,最近運行在$55附近。布倫特原油本月運行在$60/桶上下。 受制于低油價,美國原油産量的增速也被抑制。1年前,美國産量一度升至1100萬桶/日,但最近數周基本持平。很明顯的是,石油企業的投資和開采活動都在收縮,石油鑽井數也在下降。8月中旬,美國的石油鑽井數較上年同期下降12%。 另外在需求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是既定事實,經濟衰退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在這一宏觀經濟背景下,需求很難會有大的改善。油價低迷,需求下滑,美國生産商實在找不出擴大再投資的理由。因此,未來兩三年,即使不出現經濟衰退,我們也必須修正原油産量的增長預期。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將成爲油價基準?

即使原油産量增長出現大幅减速,美國成爲全球石油市場當中一個主導性力量的趨勢却不會改變。隨著出口量的不斷增加,全球市場的中心將會發生改變,墨西哥灣的原油價格也有可能有一天取代布倫特原油成爲全球基準價格。 另外,由于美國更多的原油進入全球市場,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價差也在不斷收窄,從過去的雙位數降至最近的$5。 美國正在成爲淨出口國,目前出口柴油、汽油及其他燃料。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兩周前精煉油和原油的出口量分別爲530萬桶/日和280萬桶/日。加上出口的石油産品和天然氣,美國成爲了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中心,而這反過來將進一步鞏固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花旗集團的數據顯示,韓國成爲了美國原油的最大買家(65萬桶/日),接下來是歐洲、加拿大、印度和中國,其中中國削减了美國原油的進口量。 IHS Markit的副董事長Daniel Yergin表示,二戰前,美國曾是全球占支配地位的原油生産國,此後原油市場的中心從美國的墨西哥灣轉向波斯灣。現如今,且不說完全轉移,但市場再平衡已是大勢所趨:美國的墨西哥灣再次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原油産品來源。

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