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所銅庫存跌至近15年最低,銅價為何萎靡不振?

發佈于: 6 月 27, 2023
編輯: Caroline Kong

來自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三周,盡管有近30,000噸的到貨,但LME銅庫存已從100,100噸下滑至77,050。而且這些庫存中,剛剛抵達交易所的這部分銅也將很快轉運出去。LME剩餘可用的銅只有31,900噸,僅足夠供應全球市場大約11個小時。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周一收盤時,現金對LME三個月期銅基准價出現了每噸31美元的倒掛。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現金的最高溢價。考慮到歐洲和美國制造業活動疲軟,LME銅庫存的流失令人費解。

雖然瑞典生產商Boliden的Ronnskar冶煉廠的關閉使歐洲市場出現了22萬噸的供應缺口,但對LME庫存的沖擊在6月13日該冶煉廠發生火災之前就已經開始,而且主要集中在亞洲和美國,而不是歐洲。

而且,這也不是倫敦市場獨特的現象。目前,全球各地可見的銅庫存都處於極低的水平。截至上周末,LME、美國CME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登記的銅庫存合計為16.5萬噸。全球交易所銅庫存現在比年初減少了45,500噸,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同時,4月和5月LME庫存的小幅回升也在本月出現了逆轉。CME的庫存正在上升,但基數很低,僅為27,859噸,比年初時仍減少了3975噸。上期所銅庫存在農曆新年假期的季節性需求冷淡期間大幅上升,但在2月份持平於252,455噸,此後迅速縮減到只有60,424噸。而且,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國際分支機構—國際能源交易所持有的保稅銅庫存已從月初的近8.9萬噸下滑至僅3.5萬噸。本地數據提供商上海金屬市場估計,其他保稅庫存為66,400噸,遠低於3月份185,600噸的峰值。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進口了創紀錄的256萬噸精礦,並生產了創紀錄的110萬噸精煉銅。但中國上個月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銅淨進口量也上升至27.6萬噸,為1月以來的最高月度總量。中國銅進口關鍵指標—洋山銅溢價已從5月份的每噸22.50美元升至目前的47.50美元。

由於供應緊張,LME三個月期銅上周曾短暫飆升至每噸8868美元的兩個月高點,但此後回落至目前的8380美元。市場人士指出,價格反應有限可能意味著市場在押注私人庫存中還有大量的銅。最近幾天LME到貨的速度表明仍有可用的金屬可以用來兌換權證。據Fastmarkets稱,由於現貨需求疲軟,所有三個地區的實物溢價都很低。

然而,過剩的金屬並沒有留在LME的倉庫系統中,使得可見的庫存在原本價格看跌的情況下成為一面吹響牛市號角的旗幟。要麼全球交易所的庫存在北半球需求的季節性夏季疲軟中重新分配,要麼市場將不得不重新思考市場上真實的銅到底有多少。

基本金屬 工業金屬 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