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盯着英偉達和ChatGPT,AI正在改變很多產業

發佈于: 7 月 7, 2023
編輯: Wendy Zhang

ChatGPT帶動的一波AI行情看上去正接近尾聲,英偉達成為此波熱潮的最大贏家,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大公司,以及一批創業企業也紛紛以各種方式投入生成式AI。

雖然生成式AI帶動的產業未來依然可期,但從估值角度來看,短期內已有市場透支跡象,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更值得關注。

AI+汽車

在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光芒掩蓋之下,智能駕駛技術近些年的進展似乎有些低調。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產業最初的方向就兼具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雙重使命。雖然在時間點上未能完全做到並駕齊驅,但方向未曾改變,新能源車市場占有率的提升為智能駕駛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7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通過遠程視頻表示,特斯拉的技術已經非常接近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標,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實現全面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指車輛能夠在沒有人類駕駛員的情況下,利用各種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激光等設備感知周圍環境,再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來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讓車輛自主做出相應的決策和行駛動作。

全球的自動駕駛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按照市場上通用的自動駕駛分類,L0到L2為輔助駕駛,L3到L5屬於自動駕駛,目前L2級別的高級輔助駕駛技術上基本實現。

按照馬斯克透露的,預計特斯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實現L4或L5級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而且,特斯拉非常樂意將這一類技術分享給更多企業使用。

智能駕駛與新能源車一樣,產業鏈規模巨大,涵蓋芯片、域控制器、算力、光學鏡頭、雷達、高精地圖、車聯網、汽車零部件、整車等多條細分賽道。

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有望複製當年特斯拉引領一眾新能源車廠商,完成新能源車市場覆蓋率的迅速提高,推動一條全新產業鏈的生成。

AI+機器人

作為碳基生物,人類對人工智能最初的幻想是「人型機器人」,以取代人們日常繁重的體力工作。

ChatGPT率先橫空出世後,從功能來講,最先可能取代的居然是辦公室白領工作,有不少網絡段子來調侃,「沒想到AI幹的事情居然是聊天、畫畫、寫作、作曲」。

不過,當前這種狀況並不意味着人們最初的期盼會落空。

從英偉達的黃仁勛到特斯拉的馬斯克,以及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都以不同方式預測,下一波AI浪潮會是「具身AI」(Embodied AI),也就是說,比現階段的AI形態,多了一個「身體」(body)。

黃仁勛認為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甚至包括因為理解物理世界而變得更加聰明的聊天機器人,都屬於「具身AI」的範疇。

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展示了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馬斯克對它的期望是,記憶周遭環境,輕鬆拿取任何物體。

回顧人形機器人的歷史,波士頓動力公司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

這家成立於1992年的公司推出的系列機器人,一次次刷爆網絡,能夠像人一樣行走的機器人Atlas,能夠以驚人速度奔跑和跳躍的機器狗Spot,它們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動態穩定性和機動性,可以進行高難度的動作和任務。

2013年波士頓動力公司被谷歌收購,2017年又被轉讓給了日本軟銀集團,2020年,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收購波士頓動力20%的股權。

接連三次「賣身」,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儘管人形機器人技術一直在進步,但尚未實現商業價值實現。

回顧人類科技進步與商業模式發展的歷史,我們有理由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表示樂觀,也許突破的實際點並不遙遠。

馬斯克曾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遠超電動車」。也有人預言,未來機器人可能像手機一樣,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聽上去有些科幻,但想30年前,每個人一個手機的夢想同樣遙遠,而今已成現實。

人形機器人與製造業息息相關,涉及領域廣闊,相關細分賽道甚至會遠超智能汽車,非常值得期待。

AI+醫療醫藥

移動互聯網對很多產業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說,醫療醫藥領域的變化最小。這個領域與民生息息相關,存在諸多槽點,也因此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場景。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疾病檢測效率以及醫學影像領域的智能化分析,為智慧醫院提供底層支撐。根據Statista的報告預測,全球醫療AI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10.6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879.5億美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7.0%。

在這條產業鏈,醫療信息化、互聯網醫療等細分賽道都已經開始生枝落葉。

在醫藥研發領域,傳統的藥物研發過程耗時超長、價格昂貴,失敗率非常高,使用AI平台可以減少篩選候選藥物所需平均時間和成本,並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率。

成立於1990年的Schrodinger公司(NASDAQ:SDGR)採用物理軟件平台來幫助客戶發現新的高質量分子,將探索數十億個分子耗時壓縮至數天內。公司2020年上市,成為行業內第一家AI藥物研發上市公司。

Schrodinger公司最早只為醫藥公司提供軟件技術服務,近些年加大藥物研發業務的拓展,2022年公司藥物研發收入增長高於軟件研發,預計2023年仍會保持這種狀態。公司管理層透露未來發展方向將加大獨立藥物開發項目。

在AI+醫藥領域,不少公司都在從技術服務商向醫藥開發平台拓展,而當前醫藥領域公司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值得關注。

人工智能 深度分析 科技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