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ch Solutions旗下的市場研究機構BMI最新預測稱,由於緬甸和印尼這兩個主要生產國的供應中斷,2024年錫價預期被上調,從之前預估的年均每噸28,000美元上調至30,000美元。截至8月底,錫價為每噸32,500美元,今年至今的平均價格略低於30,000美元。
錫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工業用途廣泛,下游行業包括電子、化工和汽車行業等。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錫價受到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展現出複雜的波動特徵。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的逐漸增強,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降息不僅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還可能推動包括錫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攀升。不過,BMI更加關注供需層面的因素,並稱地緣政治風險將對錫市場造成一定衝擊。
全球錫資源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這三個國家的儲量占全球儲量總量的 52%。
礦端,緬甸錫礦持續停產,短期內複產困難較大。緬甸是全球第三大錫生產國,產量主要來自佤邦。佤邦錫礦產量占緬甸的85%,也是中國冶煉廠的主要供應商。2024年初,佤邦2023年8月實施的礦產資源開採禁令被解除,但幾乎占緬甸全部錫供應的Man Maw礦仍未能恢復生產。
與此同時,印尼上半年的錫出口也遭遇嚴重干擾,原因是政府審批採礦公司的年度工作計劃延遲。受此影響,印尼精煉錫出口同比下降54%,不過BMI預計出口未來幾個月內將逐步恢復正常。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錫出口國。
供給受限的同時,錫的需求也在改善。BMI指出,來自臺灣地區的全球半導體銷售回升,同時中國持續投資建設它的芯片製造能力,以及日本重新聚焦於提升國內製造水平,這些因素都推動了需求增長。之外,交易所庫存的下降也助推錫價上漲。
從長遠來看,BMI預計錫價將在未來十年保持堅挺的上升趨勢,2033年將達到45,000美元的水平,是2016-2020年平均價18,729美元的兩倍多。
按照BMI的預測,錫市場將在2028年後進入短缺狀態。
供應面,在建錫礦項目不足將收緊錫精礦市場,加劇冶煉廠之間的競爭並限制精煉產量的增長。需求面,得益於錫在電子產品(尤其是電動汽車由於功能不斷增強而更大規模地使用電子元件)以及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電池)中的應用,錫的全球用量將迅速增加,進一步鞏固這種金屬作為未來大宗商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