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擬千億收購英特爾 半導體行業迎來世紀變革?

發佈于: 10 月 1, 2024
編輯: Tony Zhou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第75期NAI熱投——你的熱點投資指向標。9月21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高通正在與芯片巨頭英特爾接洽,並向後者提出了整體收購要約。如果得以實現,這將成為近年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科技並購案之一。盡管收購計劃仍處於初期階段,但高通與英特爾的雙巨頭合並構想已引發行業巨震。

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20日盤中最高飆升8.8%,收漲3.31%至21.84美元;而高通股價一度跌超5%,收跌2.87%,報168.92美元。以20日為基準,英特爾的市價總額為932億美元,9月23日開盤後英特爾繼續上漲,市值這輪總計上升了約55億美元。不過自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仍然腰斬過半。英特爾作為曾壟斷個人電腦CPU市場的半導體業界的「帝王」,是如何身陷囹圄,如今竟淪為「並購對象」的呢?

如果把英偉達比作18歲的青年,那英特爾現在就是70歲的老人,吃的是pc時代的紅利。早在1971年,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英特爾推出世界第一個商用CPU 4004,廣告語是「一件劃時代作品」。隨後又發布史詩級CPU處理器8086,雄霸PC時代的x86架構正式拉開帷幕。20世紀80年代,因特爾與IBM聯手讓Wintel(即Windows-Intel)成為業內標配,CPU市場份額一度達到 90%,2000年英特爾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

然而,躺在PC舒適區的英特爾並未意識到科技浪潮變幻。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曾指出,英特爾錯失了三大商機,分別是智能手機芯片、GPU研發,以及大型晶圓代工廠的興建。2006年,英特爾拒絕給iPhone提供芯片,理由是喬布斯的出價太低,幾乎完全把手機芯片這塊大蛋糕拱手相讓。直到2010年,智能手機出貨量超越了PC,回過神來的英特爾推出Atom系列芯片,試圖搶占市場卻並未成功。在代工領域,臺積電無出其右,英特爾表示有點「不服」。作為老牌的IDM巨頭,英特爾在該領域押下重註,大力推動IDM2.0戰略,計劃重返芯片代工巔峰,但也沒有激起浪花。

然而,人工智能才是英特爾的致命一擊。同樣是2006年,黃仁勛死磕GPU和CUDA性能成功從遊戲跨界到加速計算領域。2022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半導體產業,GPU和專用AI加速器成為新戰場。今年全球AI投資額至少1000億美元,但科技公司們選擇把錢交給了英偉達,而不是英特爾。即便英特爾啟動過野心勃勃的larrabee項目嘗試競爭,卻沒有了技術優勢。不僅如此,老對手AMD靠蟄伏多年的Ryzen處理器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逐漸蠶食其CPU市場份額。多年來英特爾在轉型泥潭中不斷掙紮,2024年尤甚。營收利潤下滑、裁員1.5萬人、暫停派息等負面消息纏身。如今英偉達的市值整整是英特爾的31倍。

有趣的是,微軟作為昔日大象,也因錯失移動互聯機遇落入轉型困境。現在,微軟卻已成全球最具成長性巨頭,營收呈現穩健增長態勢。這是因為納德拉在2014年接過大棒執掌微軟後,實現了公司完美轉型。他首先讓Office應用程序(Word,Excel)與蘋果的iPhone和iPad兼容——這在微軟當時看來是異端邪說,因為微軟把蘋果視為主要敵人。但納德拉意識到,這兩家公司之間沒有太多競爭,為什麽不讓更多人依賴Office應用程序呢?這一舉措向公司和全世界傳遞了微軟接受與其他公司實現互操作的重要訊息。其後納德拉收購了LinkedIn,LinkedIn在微軟已經徹底錯過的社交媒體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然後,微軟又收購了曾不屑一顧的開源代碼庫GitHub。這兩筆交易都大獲成功。總的來說,納德拉為新環境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並擴展了最熱門的領域:雲計算。現在,微軟營收亮點主要在於智能雲服務高速增長,2020財年Q2,智能雲服務營收同比27%至119億美元,是近年來增長最靚麗的業務板塊,其中Azure增長62%,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雲服務之一。

但是,即便英特爾日落西山,為什麽收購的不是其他科技巨頭,例如風頭正盛的英偉達、AMD等,而是高通?高通的主營業務是通訊和智能手機SoC,在手機、智能汽車等移動領域發展得風生水起,而英特爾則是桌面級處理器和服務器市場。從芯片架構上來說,高通主要是ARM平臺,而英特爾則是x86平臺,兩家公司在業務重合度上並不高,很難歸於同行兼並。之所以要掏錢「蛇吞象」,高通還是想要實現雙贏。畢竟如果X86與ARM組合良好,對高通在PC和AI終端方面的布局是極大利好,它顯然不願意錯過身處低谷、相對「便宜」的英特爾。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半導體行業並購案並不少見,例如恩智浦約118億美元成功收購飛思卡爾以及AMD收購賽靈思。

不過,半導體領域資源加速整合出現的很多大型收購項目,大多擱淺了。2017年,博通曾出價超過1000億美元收購高通,政府於次年以國家安全問題阻止了這筆交易。202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反壟斷為由起訴英偉達試圖收購 ARM,該交易於2022年被取消。英特爾收購Tower的嘗試失敗了,高通收購NXP的嘗試也失敗了。對高通而言,與英特爾形成業務互補未知,又很難通過收購進入更有增長潛力的新市場,這意味著更考驗高通的後續經營能力。

當然,達成收購協議在實際操作上路還很長,融資壓力、業務整合、監管審批等都是重重壁壘。例如資產管理公司Apollo也有意對因特爾進行最高達5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一切尚未最終決定,潛在投資規模發生變化也可能讓協議破裂。

不過這筆潛在交易如果成功,將締造一個在智能手機、PC和服務器市場占據顯著地位的龐然大物,高通的多元化進程會加快,英特爾在持續轉型過程中也會恢復競爭力。你對芯片兩巨頭的未來合並持怎麽樣的態度呢?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NAI热投 !

NAI熱投 科技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