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NAI熱投,你的熱點投資指向標。在金融科技行業長期低迷的背景下,瑞典知名支付公司Klarna,近日宣布向SEC提交了首次IPO申請,成為自 2018 年 Spotify 以來瑞典最大的上市公司。Klarna以其「先買後付」的服務而著稱,近年來因疫情推動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一度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熱門公司。然而,隨著全球經濟重新開放,消費者的購物模式改變,Klarna的增長勢頭也遇到挑戰。此次IPO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乎Klarna自身的未來,也可能引領更多同類企業效仿。在經歷了數年的寒冬後,金融科技公司有望迎來一波新的IPO浪潮。
想象一下,你今天下單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物品,並決定分期付款,不必擔心前期費用或高利率的負擔,這便是Klarna提供的特別便利之一。公司主打的理念是對消費流程的簡化,無論是網站還是手機應用程序,平臺都盡力提供流暢的使用體驗。消費者可以在購買商品後的在14天內用任何付款方式向Klarna支付款項,並可選擇分期還款。消費者無需創建購物網站的賬戶,也不需要綁定銀行卡,只要輸入有效的電子郵件及收貨地址即可進行購買,極大簡化了付款流程。在合作商家方面,Klarna提供三方購物服務協助商家進行商品銷售,分別是線上和線下結算服務,以及直接購買服務;在消費者方面,Klarna提供了三種支付方案:四期分期付款、30天無息賒購和月度融資。月度融資指的是客戶可在購買時用融資方式付款,在3-36個月時長的還款期中決定心儀的付款計劃。在完成交易之前,平臺會告知用戶收取的年利率,K並會在每個月付款日前提醒用戶還款。除此之外,Klarna平臺還集結了各類外部商戶購物網站鏈接,在主頁的dashboard裏就可輕松的找到。Klarna將「替人買單」的金融理念帶到了零售行業,在消費者與H&M、Adidas等知名商家之間搭建了信用的橋梁。
Klarna的收入模式主要依賴於向商家收費,而不是向消費者收費。總結來說,有四方面盈利來源:就交易費用而言,Klarna會根據支付方式和顧客所在國家不同,向商戶收取每筆交易費用。在美國,商家需要支付固定費用30美分,加上3.29%至5.99%之間的可變費用。Klarna還涉足銀行業務,與Visa合作提供借記卡。當消費者使用這些卡進行交易時,商家需要支付一定的借記卡交易手續費,通常為1%左右,Klarna從這個費用中分得一部分收入。利息收益則主要來自於消費者,公司對逾期付款與分期付款解決方案中收取利息。
Klarna在2021年的頂峰時期獲得了高達460億美元的估值,其獨家的「信用購物」服務在市場上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該公司的估值在2022年經歷了顯著的下滑。由於消費者購物和支付行為被分開,消費者違約風險帶來了問題。22年上半年,Klarna的運營成本和用戶違約大量增加。盡管他們設立的風險模型讓情況有所控製,但Klarna仍需準備數百萬美元應對財務風險。同時,在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之後,公司還大舉擴張業務,在市場營銷和用戶獲取上大規模燒錢。在當年公布的財報上,Klarna營業增長了24%,但同時卻出現了巨額虧損。上半年的稅前虧損為62億瑞典克朗,同比翻了三倍有余。過度擴張的高昂代價讓Klarna被迫收縮,五月份它在全球多次裁員,一共裁減了一成員工。隨後該公司進行了一筆8億美元的融資,但是公司估值僅為67億美元,比上一次融資的估值跌去了令人咋舌的85%。Klarna的估值暴跌成為當時高增長科技公司大幅貶值的最新典型,一是反映投資機構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興趣不再,二是體現市場對於金融科技企業生存能力的高度不確定性。
作為移動支付企業,Klarna所面臨的競爭者眾多。在金融科技較發達的美國,創企之間競爭十分激烈。Klarna的競爭對手除了大眾熟知的Paypal,其他主要有Affirm,Afterpay,Sezzle等。其中有的在美國提供分期付款服務,有的優勢在於與廣泛商家合作,有的主要面向年輕消費者。除了各移動支付平臺,還有Mastercard這類大型傳統支付企業。這些企業能夠提供相似的信用購物服務,且不需要替商家承擔風險。如今許多科技或者金融企業都已經踏入分期支付市場,比如蘋果23年春季推出的「蘋果後付」服務,用戶可以把一次性付款平攤成為四次月度分期支付。Klarna想要爭奪美國市場份額,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金。
在了解了Klarna的歷史後,公司此次估值150億美元的IPO可謂用意明顯。首先,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成長期後,公司正在努力恢復其市場認可度。其次,IPO申請是其戰略調整的一部分,通過上市融資增強競爭力,並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市場對Klarna未來的普遍看法是謹慎樂觀,IPO如果順利進行,將為其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從更廣泛的市場角度來看,此次IPO申請可能成為未來金融科技行業的一個重要信號。若Klarna能夠在IPO後實現業務的進一步成長,將為行業其他參與者提供成功的範例,比如ZilchTech、ChimeFinancial等多家考慮未來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後,Klarna的IPO將有風向標的作用,投資者的焦點集中在它的定價方式上:到底是高估值科技股的引導,還是對待傳統金融公司的謹慎態度?金融科技的分析師們如Sydney Thomas認為,Klarna的上市將為許多科技創始人提供流動性方案。期待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將市場需求與流動性視為關鍵。
就Klarna來說,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它正在努力向零售銀行等新領域擴展,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服務質量。這一方向與市場趨勢相符。不過,雖然此次IPO充滿了機遇,但投資者在此過程中也面臨相應的風險。IPO後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加大,同時公司的業績是否能夠支撐其目前的估值水平也仍然有待觀察。這一IPO也許將為市場註入新的活力,但投資的風險也時刻存在,謹慎決策是保障投資安全的關鍵。你對Klarna的未來方向怎麽看呢?支付市場潛力主要在哪裏呢?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 NAI熱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