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特朗普2.0時代投資能源股票?

Canadian Oil Sands: Foreign Companies Sell, Canadian Companies Buy
發佈于: 11 月 15, 2024
編輯: Caroline Kong

8年前,當特朗普在2016 年總統競選中擊敗希拉裏·克林頓時,大宗商品投資者歡呼雀躍。大選結束後的第二天早上,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了1%,iShares U.S. Energy ETF (IYE)上漲了1.9%。

在大選結果出爐後的一個月內,由於投資者對特朗普政府增加化石燃料供應的想法深信不疑,美國能源股ETF指數繼續大漲8.6%。

然而,在2017年特朗普就職後的兩年裏,能源公司的股價暴跌了17.3%。在特朗普任期的後兩年,相當一部分能源公司的股價還在繼續下滑。

由於特朗普任期內美國頁岩油和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美國消費者得到了廉價的能源,但石油鑽探商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石油產量增加了24%,壓低了國內價格後,數十家主要石油生產商被迫倒閉。在此期間,至少有五六家大型能源公司破產,其中按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損失了110億美元的資本。

然而,價格暴跌卻讓另一部分能源公司從中受益。

Cheniere Energy Inc. (LNG)受益於轉向液化和出口越來越多的廉價天然氣,到2019年,該公司股價上漲了50%。石油精煉公司CVR Energy Inc. (CVI)股價上漲了69%。其餘幾家精煉公司包括Valero Energy Corp. (VLO)、Marathon Petroleum Corp.(MPC)和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 (COP)股價漲幅也都達到了兩位數。

這些能源公司之所以蓬勃發展,是因為其收入是與所處理的碳氫化合物的數量而非價格掛鉤的。也就是說,美國從地下抽出的石油和天然氣越便宜,這些“下遊”公司每個季度賺的錢就越多。

管道公司也是一樣,對每一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收取相同的費用,而不受天然氣價格漲跌的印象。煉油廠受益於更便宜的原料。而出口商則因全球搶購美國的低成本燃料而賺得盆滿缽滿。

另一方面,勘探和生產公司(“上遊”能源公司)則眼睜睜看著,能源價格每下跌一次,他們的儲量價值就下降一次。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特朗普2024年宣布勝選的最初幾天裏,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5%,能源股躍升了3.5%。

自大選以來,一些上遊能源公司的股票漲幅已高達20%,然而,從上一次的經驗來看,真正的長期收益者應該是那些即使價格再次暴跌也能從中獲益的公司。

特朗普政府計劃加征的10%到20%的基准關稅可能會引發報複性措施,使美國能源出口失去競爭力。簡而言之,在特朗普2025年開始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持有對交易量敏感的多元化能源公司的股票應該是明智的選擇。

價值股 天然氣 油氣 逆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