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市場預測:2025年影響稀土價格的主要趨勢

Key Trends to Shape Global Rare Earth Market Dynamics in 2025
發佈于: 1 月 14, 2025

2024年,稀土市場連續第三年調整,同時在地緣政治因素和供需關係影響下價格波動放大。去年5月,得益於中國的需求預期,稀土價格有所回升,其中鏑(Dy)氧化物環比上漲10%,成為漲幅最大的稀土產品,而鐠釹(NdPr)氧化物的漲幅較為溫和。不過,短暫回升後,稀土價格再次下滑。

與此同時,稀土配額的增速在放緩,但行業整合的速度在加快。

稀土儲量與生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全球稀土產量已從2020年的24萬噸迅速增加到2023年的35萬噸。中國繼續穩居全球稀土生產的主導地位(24萬噸),產量遠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4.3萬噸),繼續牢牢掌控著該行業。

  1. 中國 – 240,000噸
  2. 美國 – 43,000噸
  3. 緬甸 – 38,000噸
  4. 澳大利亞 – 18,000噸
  5. 泰國 – 7,100噸
  6. 印度 – 2,900噸
  7. 俄羅斯 – 2,600噸
  8. 馬達加斯加 – 960噸
  9. 越南 – 600噸
  10. 巴西 – 80噸
  11. 馬來西亞 – 80噸

全球稀土儲量排名前八的國家中,中國也仍然處於領先地位。

  1. 中國 儲量:44 MT(百萬噸)
  2. 越南 儲量:22 MT
  3. 巴西 儲量:21 MT
  4. 俄羅斯 儲量:10 MT
  5. 印度 儲量:6.9 MT
  6. 澳大利亞 儲量:5.7 MT
  7. 美國 儲量:1.8 MT
  8. 格陵蘭 儲量:1.5 MT

東西方在稀土領域的分裂

稀土在電動汽車(EV)、風力渦輪機和電子產品等高科技領域中起到關鍵作用,成為東西方之間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目前,中國與美國在稀土領域陷入地緣政治競爭,緊張局勢不斷升級。2023年底,中國禁止出口稀土加工技術,進一步強化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力。2024年10月1日,中國頒佈《稀土管理條例》,對國內稀土開採、冶煉和交易實施更嚴格的法規,實行稀土產品的出口許可制度。

作為回應,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關鍵礦物徵收關稅,旨在削弱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同時提升國內生產能力。這些措施反映出,在綠色技術需求持續增長和國家安全背景下,兩國都在提升對稀土的戰略控制優先級。不過,考慮到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如果西方國家選擇排除中國的戰略,將面臨供應短缺的風險。

美國的應對與投資

為了應對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正在加大投資力度。2024年4月,美國能源部撥款1750萬美元,用於四種稀土及關鍵礦物和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Project Blue的研究主管大衛·梅裡曼(David Merriman)表示,美國政府還為國內稀土加工設施和NdFeB(釹鐵硼)磁體生產設施提供了融資支持。

為了增強國內的磁體產能,美國計劃2026年起對中國進口的NdFeB磁體徵收25%的關稅。然而,由於大多數NdFeB磁體已經嵌入美國製造商進口的組件中,因此該關稅預計只會影響美國總體需求的一小部分。

中國的多元化戰略與供應鏈風險

美國打造國內稀土供應鏈的同時,中國通過國有企業投資多個國外稀土項目以分散供應來源,尤其是重稀土。2024年,緬甸克欽獨立軍佔領了Panwa和Chipwe等重要的稀土產地,導致稀土供應中斷。緬甸占全球鏑和鋱採礦供應量的超過40%,供應中斷可能對重稀土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項目開發與市場整合

2023年,由於價格低迷,稀土新項目開發不具備財務可行性,卻為並購和交易創造了機會。2024年,Astron與Energy Fuels建立合資企業,推進澳大利亞Donald稀土和礦砂項目;Defense Metals與Saskatchewan Research Council簽署諒解備忘錄,支持加拿大國內稀土供應鏈的發展;Ucore Rare Metals獲得美國國防部18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RapidSX稀土分離技術的商業化投用。

2025年稀土市場展望

中國在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將繼續驅動行業發展。中國對稀土定價具有強大影響力,大多數國際稀土交易價格在某種程度上都基於中國的國內定價策略,而維持較低的價格有助於中國市場關鍵稀土產品需求的增長。但是,稀土供應集中風險也讓全球消費者感到不安,紛紛尋求更加多元化的供應來源。

隨著電動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等高科技應用對稀土需求的持續增長,稀土市場將在2025年面臨複雜的供需動態和地緣政治挑戰。

中國新聞 併購 機器人 稀土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