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世界電影的神殿裏闖進一位來自東方的小孩。那個頂著黑眼圈、缺顆牙,還總愛把手插在褲子裏的 3 歲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頂流。2月13日,《哪咤之魔童鬧海》,也就是《哪咤2》的票房成功突破百億大關,成為全球影史上第一部在單一市場票房超過100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約是14億)的動畫電影。18日,《哪咤2》正式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第一,並且熱度絲毫不減。貓眼預測,它的最終票房很可能會跨越160億,甚至可能在全球影史票房排名中躋身前五。不僅如此,這部電影的口碑也十分炸裂,近180萬觀眾給出了高達9.7分的綜合評價,票房和口碑都迎來了大豐收。這讓人不禁好奇,這部創造了35項中國影史紀錄的「年度大片」,到底讓各方賺了多少呢?誰是這場票房盛宴中的最大贏家?哎,今天NAI熱投就來帶大家梳理梳理。
首先,我們來看看出品方。《哪咤2》一共有5家出品公司,其中導演餃子(楊宇)是成都可可豆動畫和自在境界文化傳媒的實際控製人,持有前者56%的股權,後者則擁有51%。而剩下的3家出品方以及唯一的發行方,都是光線傳媒系的公司,意思就是《哪咤2》的片方收益主要由光線傳媒和餃子導演包攬。票房的分賬模式復雜,咱們簡單來說,就是先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部分就是可分賬票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凈票房」,然後片方和影院等再進行分配。按照慣例呢,導演一般能從片方的凈利潤中獲得5% – 10%的分成,按照最低比例算,餃子從《哪咤2》中獲得的收入也至少得有1.35億,多則將近3億元。
不過,要說財務上最大的贏家,還得是光線傳媒。畢竟人家是重要的出品方,它能從《哪咤2》可分賬票房中確認約20%收入,也就是說,100億元的票房它至少能拿下20億元營收。160億呢?那就是32億元。不僅如此,光線傳媒的股價也跟著上天了,自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起,光線傳媒的股價就連日飆升。2月14日,光線傳媒再度20%漲停,股價刷新高,8個交易日累計漲了接近3倍,總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元。如今它已經是A股市值最高的影視院線公司,遙遙領先萬達電影以及國電等一眾行業龍頭。此外,《哪咤2》的爆火還帶動了其他影視股的上漲。2月13日,包括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橫店影視在內的十余只影視概念股集體漲停,影迷們不僅看電影,看著看著還能順便炒股發財你說說看。
踩著風火輪的哪咤,承載的價值可遠遠不只是票房和影院, 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只要是與「哪咤」相關的周邊,紛紛以「病毒式」的速度傳播。影片與泡泡瑪特推出的「天生羈絆」系列手辦盲盒,上線兩天便火速售罄,發貨時間甚至已經排到了6月30日。盲盒價格從一個69塊炒到189塊,隱藏款更是被標價680元,幾乎翻了10倍。這到底是盲盒還是理財產品啊?《哪咤2》官方聯名品牌有12家,衍生品覆蓋盲盒、卡牌、手辦、手機支架等多種產品。這些一經上架便迅速售罄,官方原創繪本已經賣了超過五萬件,典藏版卡牌也登上熱銷第一,聯名的正版手辦都給你買的精光。 更不用說,哪咤還帶動了文旅消費的發展。全國各地都想當「哪咤故裏」,天津、安徽、四川宜賓紛紛宣稱「哪咤就在我家」,生怕哪咤不姓他們的地名。
可以說,哪咤這一IP的火爆已經演變成了全民狂歡,院線工廠文旅,都嘗到了甜頭。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差距還是很大的。根據《2024年全球頂級授權商榜單》,迪士尼以620億美元穩居全球榜首。《星球大戰》《冰雪奇緣》等IP的衍生品收入可達票房的三至四倍,而國產電影的收入占比仍不足10%。回看六年前《哪咤1》上映時,銷售的產品都比較初級,比如說像鑰匙扣、冰箱貼這類簡單的東西,甚至官方聯名的手辦還需要眾籌,不少人2020年才拿到。早期的市場,當時大眾並未意識到衍生品具有與用戶深度互動的重要價值,只是將其視為電影宣傳的附屬品或補充收入。在宣發階段才考慮衍生品,也導致開發往往難以進入精品化的階段。
不過,哪咤已經證明了一件事——國產IP只要玩得好,也能站上風口,這次的成功也意味著國人已經逐漸形成了IP消費習慣。《哪咤2》不只是個電影,它是個帶貨IP,一個財富密碼,一個資本狂歡的大Party!但要成為真正的文化現象,還得多積累作品、完善衍生品開發,中國電影要想真正突破,不能只靠一個哪咤單打獨鬥!從《哪咤2》的彩蛋來看,金咤、木咤都準備出場,甚至孫難不成,孫悟空也要來了?餃子導演顯然在打造「哪咤宇宙」。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 NAI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