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敲響了加拿大輸油管道政策的警鐘

Enbridge to Invest $700 Million in New Gulf of Mexico Oil and Gas Pipelines
發佈于: 2 月 5, 2025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接連拋出的關稅威脅,讓加美經貿關係再度陷入緊張,也令加拿大對自身能源出口渠道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愈發警惕。在目前這樣一個多變的貿易環境下,加拿大正加快重新審視對外輸油管道的政策與佈局,希望擺脫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實現進一步的出口多元化。

今年5月加拿大跨山輸油管道(Trans Mountain)完成擴建以來,滿載油砂原油的油輪便從溫哥華駛出,穿過獅門大橋前往中國、日本等亞太市場。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市場是加拿大能源出口的主要選擇,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讓這種依賴變得更加令人擔憂。加拿大政府希望,耗資約340億加元建設並將運能幾乎提高到89萬桶/日的跨山管道擴建項目,能幫助本國在全球油市占得一席之地,同時減輕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

在加拿大國內,一些能源產業人士認為,跨山管道擴建只是一個起點,他們還希望重啟昔日被擱置的其他項目,例如Energy East和Northern Gateway,以期為油砂產區輸往安大略省、魁北克省甚至更遠的海外市場開拓全新通道。

Energy East原本打算改造既有的天然氣管道,將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原油運輸至加拿大東部的煉油廠和海運轉運站,並且日運輸能力可達約110萬桶。而全長約1178千米,運力52.5萬桶/日的Northern Gateway線路原計劃連接艾伯塔省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的基蒂馬特港(Kitimat),然後將原油出口到廣闊的亞洲市場。

雖然這些項目先前因環保、原住民權利訴求以及聯邦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意見分歧而遭到反對,但如今隨著特朗普一再威脅對加拿大開徵關稅,加拿大國內加快恢復這些管道項目的呼聲再度高漲。

在管道建設背後,還需面對巨額財務壓力以及種種反對聲浪。以跨山管道為例,截至工程完成之時,成本已被推高到最初預算的六倍以上,且加拿大政府不得不在2018年收購這條管線,以避免項目因商業投資方退出而停擺。即便如此,加拿大的官方和民間對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絲毫未減:一些業內人士主張儘快以“國家需求”為由,加速推動Energy East和Northern Gateway項目落地,希望在特朗普任期內把項目開工完成,為加拿大贏得戰略主動權。

然而,在環保組織和部分原住民團體看來,大規模修建輸油管道並非萬全之策。包括綠色和平等機構在內的反對者擔心,這些項目的重啟會削弱環境保護與公共健康方面的監管,進而帶來更多爭議。即使加拿大政府和相關企業能夠克服監管障礙、社會輿論以及資金壓力,想要在短期內構建完全面向全球市場的輸油網絡依舊困難重重。

在此背景下,“增容”跨山管道或許成了當前更具可行性的中庸之道。根據項目運營方的估計,通過增強泵站等基礎設施,跨山管道在現有設計能力的基礎上,日輸送運能還能夠再提升20萬到30萬桶。目前,該管道終端碼頭的日運輸量最高達48萬桶,年中有望提升至大約63萬桶。

即便如此,跨山管道也已經足以重塑全球石油市場。中國購買加拿大原油的規模正在持續上升,同時油種跟加拿大重油類似的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原油價格也被壓低。與此同時,加拿大石油價格已經上升並穩定下來。跨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Mark Maki接受採訪時表示,亞洲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存在,這正是他們提升管道價值的好機會。

與此同時,加拿大總理也明確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會衝擊加拿大的整體經濟,還可能將其拖入衰退。這種潛在危機敲響了加拿大輸油管道政策的警鐘:一旦加拿大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失去更多主動權,經濟損失難以估量。為強化出口渠道、多元化佈局,加拿大大力佈局輸油管線既是出於短期應對,更是著眼長期發展。

無論是否重啟更多管道項目,加拿大想要快速擺脫對美國的市場依賴都絕非易事,這場圍繞輸油管道政策的博弈或將持續下去。面對特朗普關稅威脅所帶來的倒逼與壓力,加拿大能否真正通過管道建設打造穩定出口新局面,尚需看後續各方博弈以及政府決策的執行力度。

中國新聞 天然氣 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