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關稅陰雲籠罩下,中國股市近期表現持續超越美股,阿裡巴巴等科技巨頭領漲,凸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抗壓能力。這一趨勢的背後,既得益於中國政策端強有力的托底措施,也源於年初經濟數據的超預期表現。
中共中央辦公廳周日發佈“全面刺激內需”的30項政策框架,明確提出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減輕負擔以增強消費能力,同時強調將穩定資本市場並開發更多個人投資債券產品。儘管細則尚未完全明確,但該計劃釋放出決策層多維度穩經濟、對沖外部風險的信號。
此外,最新公佈的1-2月經濟數據成為中概股上漲的關鍵催化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較去年12月的3.7%加速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超出經濟學家5.4%的預期。強勁的數據為市場注入強心劑,顯示製造業與消費雙引擎的復蘇動能。
阿裡巴巴美國存托憑證(ADR)(BABA)週一飆升4%,創2021年11月以來最高收盤價,2025年累計漲幅達72%。京東、百度等科技股同步走強。跟蹤中國互聯網板塊的ETF——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ETF年內上漲29%,顯著跑贏美股“七大巨頭”基金Roundhill Magnificent Seven ETF同期13%的跌幅。
兩地市場年初起點差異顯著:標普500指數在經歷兩年超20%的漲幅後,2025年開年以來下跌3.8%;而香港恒生指數週一再漲0.8%,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0%。這種分化既反映市場對政策效力的定價差異,也凸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的認可。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特朗普關稅威脅仍存,但中國通過內需刺激與資本市場維穩的組合拳,正逐步消化外部衝擊。相較之下,美方對近期股市波動的冷淡態度——特朗普稱“市場漲跌無常,重建國家才是重點”——或進一步強化資金對政策敏感型市場的偏好。當前走勢表明,中國政策工具箱的有效性正在獲得市場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