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增產!歐佩克+為何這個時間點宣佈這一重磅消息?

Trump Tariff Threat Creates a Buying Opportunity for Canadian Energy Stocks!
發佈于: 3 月 3, 2025

2025年3月4日,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在多次推遲後,終於宣佈將啟動擱置已久的增產計劃。根據該組織聲明,4月起將首先增加13.8萬桶/日的原油供應,隨後逐步恢復2022年以來累計削減的220萬桶/日產能,目標是在2026年前完成全部複產。

消息一出,國際油價應聲暴跌,布倫特原油日內跌幅達2.8%,跌至近三個月最低,WTI原油同步下挫2.5%至67.89美元/桶。此外,美國原油股全線重挫。

這一決定令市場頗感意外。2024年6月首次公佈增產路線圖以來,OPEC+三次推遲該計劃,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疲軟及非OPEC國家(如美國、巴西)供應激增導致市場過剩預期升溫。然而,此次“逆勢”增產的背後,是多重因素的交織:

1.  特朗普政府施壓:短期政治博弈主導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壓被視為關鍵因素。2025年1月重返白宮後,特朗普多次公開要求OPEC+“降低油價”,並威脅對產油國加征關稅。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近期承諾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進一步凸顯兩國關係的緊密性。分析指出,OPEC+選擇此時增產,既是對特朗普訴求的回應,也是為避免美國單邊制裁對石油出口的衝擊。

2.  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俄羅斯與伊朗的變量

俄羅斯作為OPEC+核心成員之一,在拜登政府末期因烏克蘭問題遭受新一輪制裁,但特朗普上臺後美俄關係緩和,為其原油出口創造了更寬鬆的環境。此外,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力促石油出口“歸零”,這為OPEC+填補供應缺口提供了機會。

3.  市場平衡與長期風險:供應過剩隱憂未消

儘管OPEC+在聲明中強調將根據市場條件靈活調整增產節奏,但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5年全球原油市場仍面臨每日45萬桶的供應過剩,主要原因包括美國葉岩油、巴西深海油田及圭亞那等非OPEC國家產能擴張。OPEC+此次增產可能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但短期內的政策靈活性(如可暫停或逆轉增產)為其保留了調控空間。

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此次決定加劇了油價的下跌壓力。1月中旬以來,布倫特原油已累計下跌超10%,而OPEC+的增產信號可能使油價短期內維持弱勢震盪。不過,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的限制及中東地緣衝突風險(如伊拉克油田火災)仍為油價提供一定支撐。

儘管沙特與俄羅斯共同推動了此次增產,但成員國間的利益矛盾並未消解。例如,阿聯酋此前多次爭取提高自身產量配額,而伊拉克、委內瑞拉等國在增產計劃宣佈前已悄然提升出口量,顯示履約紀律有所鬆動。未來,如何平衡內部訴求與市場穩定,仍是OPEC+面臨的長期挑戰。

OPEC+此次“戰略性增產”既是地緣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折射出全球能源權力結構的變遷。在綠色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傳統產油國正試圖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市場主導權之間尋找平衡。然而,隨著供應過剩風險與需求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逼近,2025年的原油市場或將迎來更劇烈的波動。

期貨 油氣 消費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