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股市因通脹陰雲籠罩而震盪下行時,美國能源板塊卻上演了一場逆襲大戲。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累計下跌約6%,標普500指數整體跌幅近4%,但能源股卻以接近8%的漲幅領跑美股11大行業板塊,成為2025年開年最亮眼的”避險資產”。
這一反常現象背後,是投資者對長期通脹的深度焦慮,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白宮政策傾斜共同導演的資本大戲。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三與石油巨頭閉門會談,再次強化市場對能源政策支持的預期。白宮”力挺本土能源出口”的戰略定位,疊加巴以衝突、俄烏局勢升級帶來的供應風險,為能源股注入強心劑。更關鍵的是,密歇根大學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5-10年的通脹預期飆升至3.9%,創三十多年新高。美聯儲雖稱此數據為”異常值”,但市場已用真金白銀投票——能源股的對沖價值正被瘋狂重估。
Catalyst Energy Infrastructure Fund的投資組合經理Simon Lack表示,這才剛剛開始。在他看來,即便經歷近期上漲,能源板塊仍被嚴重低估。
市場用資金流向書寫答案。美國銀行數據顯示,上周標普500回調期間,能源板塊的資金流入規模創矽谷銀行危機以來新高。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指出,當其他行業遭遇盈利預期下調時,能源股卻逆勢獲得評級上調。彭博情報更預測,該板塊三季度利潤將實現兩位數增長,四季度盈利增速或達20%,堪稱”衰退中的印鈔機”。
值得玩味的是,能源板塊的逆週期崛起恰與科技股褪色形成鮮明對比。當高增長敘事遇阻,估值依然處於墊底位置的能源股,正在價值投資的旗幟下收復失地。正如Lack所言:這個被冷落太久的板塊,終於等到了屬它的時刻。
儘管國際油價走勢充滿不確定性,但全球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高層近期向媒體透露,公司計劃到2030年將二疊紀盆地的日產量從2023年的130萬桶油當量提升至230萬桶,較此前目標再上調15%。
此外,政策面也在發生變化。此前,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帶來的長期需求萎縮風險是石油公司強化資產負債表的主要考量;而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能源主導”戰略預期正推動企業擴大產能佈局。
美國能源部長克裡斯·懷特(Chris Wright)近期對表示,即便油價跌至50美元/桶,美國葉岩業仍能維持增產,“技術創新將持續壓低生產成本”。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數據也顯示,美國葉岩油盈虧平衡成本已從2010年的70美元/桶降至2024年的45美元/桶。對於石油公司來說,行業整合通過集中優質資產降低邊際成本,從而構建對抗油價波動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