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連跌:這真的是好事嗎?

These US Oil and Gas Stocks Offer High and Strong Dividends!
發佈于: 4 月 14, 2025

美國能源部長克裡斯·賴特(Chris Wright)近日在利雅得記者會上表示,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未來四年美國能源均價將低於拜登執政時期。他強調,通過減少投資壁壘和基礎設施限制,可有效降低能源供應成本,但拒絕對具體價格目標置評。

拜登任內,美國因沙特未響應增產抑價請求多次與之發生摩擦。2017年至2021年期間,原油均價約為每桶83美元。如今賴特稱,特朗普政府與沙特在能源市場”立場一致”,雙方均希望”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供應同步提升”。然而,當前油價已跌破65美元/桶,觸及疫情以來最低點,遠低於沙特財政平衡所需水平。高盛警告,這可能動搖沙特經濟轉型計劃的資金基礎。

此外,美沙正就民用核能合作推進初步協議,涉及核技術防擴散管控。賴特強調沙特須簽署包含技術轉讓條款的”123協議”,並明確反對其與中國開展核項目合作。此前沙特曾向中俄等國招標核電站建設,而拜登時期將核合作與防務協定、沙以關係正常化捆綁的談判,因巴以衝突升級擱淺。

油價下跌的雙刃劍效應

儘管低油價能緩解消費者的加油壓力,但美國角色轉變使形勢複雜化:

  • 貿易逆差悖論:從2005年日淨進口1250萬桶成品油,到2025年預計日淨出口230萬桶,油價下跌反將擴大美國貿易逆差。
  • 經濟預警信號:當前油價走低反映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而非供應過剩。2020年油價暴跌恰是疫情衝擊的前兆。
  • 產業鏈衝擊:能源業作為經濟支柱,提供數百萬崗位並貢獻顯著GDP。油價跌破盈利線將引發投資縮減、崗位流失的連鎖反應。

賴特的樂觀預言背後,暗藏美國能源戰略的結構性矛盾。當”降低油價”與”提振出口”成為互相撕扯的政策目標,簡單的”油價下跌利好經濟”論已難立足。在能源角色逆轉的新時代,價格波動折射的不僅是市場供需,更是全球經濟健康度的晴雨錶。

中國新聞 油氣 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