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基準指數的罕見波動,往往孕育著世代難逢的投資機遇。在名義財富增值的諸多途徑中,房地產、國債或黃金白銀等大宗商品都無法媲美股票——這個過去百年來年均回報率最高的資產類別。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股票是公認的長期財富創造引擎,股票短期內的劇烈波動仍會讓投資者如坐過山車。
今年四月便是典型例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標普500雙雙跌入調整區間,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陷入技術性熊市。其間標普500創下75年來第五大兩日跌幅,以及1950年以來第12大四日跌幅;而4月9日,三大指數又集體刷新史上最大單日點數漲幅紀錄。
當市場劇烈震盪時,投資者往往通過歷史數據尋找方向線索。雖然沒有任何指標能絕對預判股市走向,但某些信號確實具有極高的預測準確率——四月標普500出現的這一罕見信號,便擁有堪稱完美的歷史預測記錄。
在揭示這個1950年來僅出現8次的神奇信號前,需先認清推動近期市場波動的三大因素短期內不會消失:
1.貿易政策陰雲
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持續擾動市場。4月2日宣佈的10%全球關稅及針對數十國的對等關稅,雖在4月9日對中國之外的國家暫緩90天(當日恰逢三大指數創歷史最大點數漲幅),但貿易談判進展有限。關稅既可能惡化國際貿易關係,推高美國製造業成本,還可能重新點燃通脹壓力。
2.經濟數據預警
美國一季度GDP初值顯示經濟萎縮0.3%,這是三年來首次收縮。雖然股市與經濟並非完全同步,但企業盈利受拖累的風險顯著上升。
3.估值高企風險
當前標普500的席勒市盈率(CAPE比率)高達38.89,遠超1871年以來17的平均值。歷史數據顯示,當該比率突破30後,五大案例中三大指數後續均下跌超20%。
4月8日,標普500較2月19日歷史高點累計下跌18.9%,距離技術性熊市僅一步之遙。這標誌著75年來第8次出現近熊市調整(跌幅15%-19.9%)。
研究顯示:此前7次類似情況後,標普500在隨後1/3/6/12個月均實現上漲——28個數據點全部指向同一方向。更驚人的是,這些近熊市調整後12個月的平均回報高達31%,遠超1950年以來標普500年均9.2%的漲幅。
Ryan Detrick的研究還揭示華爾街的奇特現象:最佳單日漲幅往往緊鄰最差交易日。正如四月所見,標普500創下史上第五大兩日跌幅後,數日內便迎來歷史最大點數漲幅。
對投資者而言,波動雖是參與全球最佳財富創造機會的代價,但保持戰略定力者,往往能將劇烈震盪轉化為改變命運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