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日簽署行政令,要求降低美國處方藥價格。白宮指出,儘管美國人口不足全球5%,卻承擔了約75%的國際藥企利潤。新政要求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向藥企傳達價格目標,若企業拒絕接受,則將啟動“最惠國定價”機制。這一政策可能對禮來、輝瑞、百時美施貴寶(BMY)等藥企構成顯著衝擊。
以百時美施貴寶的抗凝血藥Eliquis為例,該藥2013年在美日同步上市。日本政府作為單一談判方,通過強力議價將年度治療費從1000美元降至2024年的9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市場去年同款藥物的年度費用仍高達7100美元。儘管根據《通脹削減法案》,2026年該藥在聯邦醫保D部分(處方藥計劃)中的價格將降至2772美元,仍為日本現行價格的三倍。
“最惠國定價”機制意味著當外國政府談判獲得更低藥價時,美國醫保體系及商業保險公司將自動適用同等價格。該政策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曾遭法院禁令叫停,主要原因是行政程序瑕疵。當前政府尚未說明此次政策調整的實質性改進,市場普遍預期法律挑戰仍將延續。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食藥監局(FDA)4月已裁撤超3500名員工,導致多個新藥審批延誤。在專利保護期有限的背景下,若創新藥上市進程持續受阻,百時美施貴寶等藥企或將面臨增長瓶頸。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保持觀望,待FDA運作效率明朗後再作決策。
當前政策環境下,製藥股暫時無需恐慌性拋售,但此時入場佈局亦非良機。行業前景仍需密切關注政策落地進展與監管機構效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