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掌握流通在外股數:從財報術語到實戰案例
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量(Outstanding Shares)是反映投資者實際持有公司股份的重要指標。這一數據通常可在企業財務報表中查詢,但有時需要結合多個財務項目進行推算。理解相關專業術語的準確含義對正確計算該指標至關重要。
一、股票類別的核心概念
上市公司在財務文件中會使用多種股份相關術語:
- 流通股(Float):公開市場可供自由交易的股份
- 受限股(Restricted shares):需經監管部門批准方可交易的股份,多由公司內部人員持有
- 已發行股份(Issued shares):公司歷史累計發行的全部股份,包含公眾持股和內部持股
- 流通在外股數(Outstanding shares):現存所有可交易股份總和,含公眾與機構持股
- 授權股份(Authorized shares):公司章程允許發行的最大股份數量
- 庫存股(Treasury shares):公司回購後自行持有的股份
- 優先股(Preferred shares):享有固定股息的特殊類別股份
二、計算公式
計算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需兩個關鍵參數:
流通在外股數 = 已發行股份 – 庫存股
這兩個數值通常可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部分獲取。以強生公司2014年報為例:
- 授權普通股:2億股
- 截至2014年末已發行股份:19843億股
- 當期庫存股數量:3662億股
通過公式計算得出:31.19843億 – 3.3662億 = 27.83223億流通在外普通股
該計算方法適用於多數上市公司,投資者可通過券商平臺或公司定期報告獲取必要數據。需注意不同市場會計準則可能對庫存股處理存在細微差異,分析時應以公司採用的會計準則為准。
投資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