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市從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中逐漸恢復,全球IPO市場正重新升溫。許多未直接受貿易影響的企業正抓住窗口期,爭取在夏季和地緣政治局勢再度緊張前完成上市。
2025年初,市場原本對IPO活動充滿期待,但4月2日特朗普宣佈的關稅政策導致多家企業推遲上市計劃,使4月全球IPO融資額跌至2020年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
然而,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緩和,被凍結的IPO項目陸續重啟。以色列交易平臺EToro(ETOR)在中美達成臨時緩和協議後成功上市,首日股價飆升29%。美國銀行業初創公司Chime Financial也提交了上市申請,或將成為今年美股最大規模IPO之一。此外,廣告平臺MNTN和數字醫療公司Hinge Health也加快了上市進程。
摩根大通美國股票資本市場主管Keith Canton表示:“市場確定性增強,最糟糕的關稅擔憂可能不會發生。”
不過,對於希望趕在夏季假期前赴美上市的公司而言,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中美90天關稅暫停期也即將結束,談判進展可能影響市場情緒。Jefferies的Jimmy Williams預計,秋季將成為科技公司IPO的活躍期,儘管全年IPO數量可能低於年初預期,但仍將優於2024年。
不過,受供應鏈和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仍持觀望態度。StubHub、Klarna和Medline等公司尚未重啟上市計劃。Keith Canton表示:“買方需要時間重新評估這些企業的估值。”
中國:部分企業無懼關稅影響,如茶飲品牌霸王茶姬(CHA.US)成功募資4.73億美元,寧德時代也持續推進香港上市。分析師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
中東:沙特航空Flynas的11億美元IPO獲超額認購,地區IPO熱情未受顯著影響。
歐洲:市場小幅復蘇,葡萄牙Novo Banco、德國Autodoc等公司計劃上市。
印度:儘管募資規模低於去年,但下半年可能出現大型股票發行,地緣政治風險對市場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