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標普500指數年內上漲約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截至6月初上漲1%。若從2025年初沉睡至今,你或許認為這是個平穩的開局。實則兩大指數均經歷劇烈震盪——標普500指數年內最大跌幅曾超15%——最終才勉強收復失地。
市場劇震的根源在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儘管股市回暖令人欣慰,但若基本面未變,當前股價的上漲反而提高了市場的風險。特朗普設定的90天關稅暫停期已過去60天,但美國與貿易夥伴達成實質性協議的進展卻寥寥。與此同時,投資者卻瘋狂推高股價。
專家警示,隨著4月以來股市強勁反彈,投資者需保持警惕。當股價看似完美而風險四伏時,普通投資者更加需要警惕風險:
年初特朗普宣佈對貿易夥伴加征關稅令市場陷入混亂。2月初對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三大貿易夥伴徵稅引發首輪下跌,而4月2日政府實施的全球性兩位數關稅(特朗普團隊稱之為“解放日”)導致股市真正崩盤。
隨後一周市場持續下挫,直至特朗普宣佈推遲關稅,這一時點也成為了階段性底部。儘管當前美股還沒有達到52周高點,但距此不遠——這背後潛藏著巨大風險:股票估值高企,關稅局勢動盪以及對通脹和利率的衝擊。
特許金融分析師,Linscomb Wealth投資策略總監Corbin Grillo指出,標普500指數前瞻市盈率達22倍,處於歷史高位。即使關稅動盪平息,投資者對企業業績的過高預期也埋下公司無法達標的隱患。若關稅爭端持續發酵,企業盈利更難達到市場預期,可能導致股價受挫。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涉及稅率高低、實施時點及受波及國範圍)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表現。
特許金融分析師,Credent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Edison Byzyka警示,關稅威脅並未消除,市場對潛在的長期解決方案過於樂觀。關稅政策更令美聯儲決策複雜化:央行需平衡通脹與失業率及經濟放緩風險,而關稅在抑制就業的同時可能推升通脹,迫使美聯儲在降息決策上陷入兩難。若過早降息可能重燃通脹,這正是投資者最擔憂的情景。
美聯儲降息預期因關稅不確定性持續延後,專家稱央行已進入“觀望模式”。密歇根大學研究顯示,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通脹率達6.6%。Byzyka這樣解讀:”該數據強烈表明實體經濟仍未擺脫通脹威脅,這不僅加劇企業的不確定性,更將束縛美聯儲降息手腳。
市場波動可能令散戶投資者數日或數周內遭受資產縮水。當賬戶餘額暴跌而持續投入資金如杯水車薪時,這種衝擊尤為劇烈。專家普遍建議,如果投資者多年之後才會動用賬戶資金,這時候應堅持原定策略。未來幾年無需支取401(k)或IRA等退休賬戶者,保持長期投資規劃更為明智。
特許金融分析師,Bankrate首席財務分析師Greg McBride直言,散戶擇時交易實屬徒勞。這需要兩次精准判斷:不僅要找准離場時機,更需把握重新入場節點。此外,在應稅賬戶中拋售盈利資產將鎖定稅金。市場反彈速度可能遠超預期——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及近期的關稅風波即是明證。
標普500指數的長期年均回報率約10%。通過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投資者不僅能獲取收益,還能跑贏90%的市場參與者。拋售長期增值的股票或其他資產通常是錯誤決策,市場波動不可避免,這正是投資者為長期收益支付的代價。
投資者普遍存在“高位追漲,低位殺跌”的致命習慣,而這恰恰與精明投資者的操作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