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逆的馬斯克,真正怕的是什麼?

马斯克
發佈于: 7 月 27, 2022
編輯: Wendy Zhang

有關馬斯克的話題永遠不缺熱度,這位掌管著數家前沿科技公司的富豪真的可被譽為時間管理大師,不僅自己能夠天天在社交媒體上和網民互動,還與家人一起成功搶奪花邊新聞的陣地,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他的就沒有什麼好消息。

“劈腿女下屬”、“和女高管生下雙胞胎”、“已有9個孩子”、“與好友妻子有染被迫下跪道歉”、“大兒子要斷絕父子關係並更改性別”、“馬斯克父親與繼女生子”…..這些奇葩的事件,無需任何潤色就能吸引一眾吃瓜群眾。

除了這些讓人吃吃瓜的花邊新聞外,近期,馬斯克在財經版面的出現也都沒什麼好消息,包括藝人林志穎駕駛特斯拉遭遇車禍火災;推特將其告上法庭;以及特斯拉公司面臨市場下滑風險等,這麼多倒霉的事趕在一起,讓人不禁疑惑:馬斯克這是水逆了嗎?

不過,對這位極具個性、一句話就能挑起網絡熱點的科技富豪來說,這些負面新聞並不可怕,都沒有給他和特斯拉帶來實質性的威脅。他真正需要擔心的其實只有一件事——對上游能源金屬資源的掌控。

馬斯克為何不怕這些硬核負面新聞?

無論是在媒體圈還是資本圈,特斯拉和馬斯克一向都不太招待見,可能還是因為馬斯克實在太摳門兒,或者說本人深諳新時代的傳播規律了,特斯拉從來沒有給媒體支付過廣告費,要知道傳統上汽車行業是廣告業最大的客戶。

馬斯克本人也曾經說過,傳統媒體不會對傳統汽車公司進行負面報導,因為不能在同一家公司的廣告旁邊放一篇關於他們的負面文章, 

能夠在這種負面的輿論環境下,將新能源汽車從概念驗證實現為一個產業,並將特斯拉打造成新能源汽車一哥,馬斯克絕對有可以吹噓的資本。

從新能源產業鏈建立及特斯拉品牌力的成長歷程來看,當前很多負面新聞可以看作為市場噪音,不必過於擔憂。

駕駛安全問題

對於汽車來說,駕駛安全自然重中之重,但可以肯定地說,特斯拉汽車的駕駛安全已經通過了市場的考驗。畢竟,這一品牌形像是在不斷被貶低、打壓下成長起來的。

以目前馬路行駛汽車的密度,交通事故是非常常見的,很少具有傳播性。但是,只要是涉及特斯拉的都會被頂上輿論浪尖。

吃瓜群眾對特斯拉相關事故可以說到了吹毛求疵的態度,“剎車失靈”、“自燃爆炸”、“斷軸”、使用充電樁後發生“趴窩”等,每次事故發生後,不管事實如何,都會先給特斯拉定罪,再來一波輿論上的重壓。

在這種狀況下,特斯拉汽車銷量依然不斷走高,仍然是產能製約供不應求,可以從側面證明其駕駛安全性經受住了考驗,至少並不弱於其他汽車。

此次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出車禍受傷,對公司股價沒有影響也驗證了這一點。要知道林志穎在華語演藝圈頗有影響力、而且他同時還是賽車手。儘管車禍詳情還沒有公佈,但至少資本並沒有將其歸咎為特斯拉的安全性能問題。

特斯拉的經營困境及馬斯克的財務狀況

近期特斯拉的經營方面也不甚樂觀。雖然在中國和美國市場上,特斯拉取得了正向的增長,但是在其他地區,卻出現了業務萎縮的情況。

公司也發出了警告,認為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特斯拉麵臨市場減少、收入下滑的風險。此前,上海超級工廠陷入停產,也是特斯拉在一些地區出現市場下滑的原因。

馬斯克本人的經營理念也遇到了不少爭議,近期他頻頻表示要採取強硬的管理措施,先是要求員工必須結束居家辦公前往公司,又表示需要裁員10%,總數可能達到上萬人。

同時,馬斯克還在不斷稱讚中國工人的勤奮聰明,活脫脫海外職場版的“別人家孩子”,要知道即便是在中國,大家也開始了對科技企業996文化的批判和反思。這種大環境下,馬斯克的做法有點逆道行駛的意思。

另外,馬斯克收購社交媒體推特演變成一出鬧劇,並引發官司,以及特斯拉拋售比特幣套現,都顯現出當前馬斯克的財務狀況非常不樂觀。

不過,相比美股大盤的下跌幅度及當前所處的階段,特斯拉整體已經表現出來一定的抗跌性。當前的問題只能說馬斯克對資本週期的力量預判不足,但尚不足以對特斯拉及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馬斯克為何呼籲“加大鋰提煉投資”?

那麼,當前製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到底是什麼呢?就連產業龍頭特斯拉都非常擔心。

產業桎梏依然來自上游,對鋰資源的需求增長導致的價格居高不下。要知道動力電池成本在整車中佔比非常高,而且目前的使用壽命只有6-8年,沒有足夠的鋰,就無法實現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的目標。

馬斯克又開始試圖發揮他的影響力,喊話資本加大對全球鋰精煉的投資,以緩解電池材料短缺的問題,他表示,入這一行一定會“賺大錢”,精煉鋰的利潤空間可以和軟件業相媲美

馬斯克說:“我想再次敦促企業家們進入鋰精煉業務。鋰資源開採相對容易,精煉要難得多。鋰供應受限導致鋰價格飆升,並非因為原材料稀缺,而是因為全球向電池供應鏈輸送超高純度電池級氫氧化物和碳酸鹽化學品的能力有限。”

他還表示,精煉鋰“相當困難,需要大量機械設備,很難規模化”。目前,中國占鋰提煉產能的一半以上。

特斯拉生產電池所需的鋰有3/4來自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生產的未加工鋰原材料約佔所有全球供應量的一半,但精煉鋰供應量僅佔總量的7%,幾乎沒有提煉製造電池所需的更高價值材料的產能。

除了向業界喊話,並不斷督促供應商之外,特斯拉也已經多次表達意向,要直接大規模地涉足鋰礦開采和精煉業務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如果我們的供應商不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就自己解決。”

新能源產業龍頭尚且如此,其他後起之秀更是聞風而動,通用和福特最近也紛紛和能源金屬生產商簽訂協議,鎖定產業鏈上游競爭優勢。可以預見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速度將與鋰礦開采和精煉的規模增速息息相關。

如果您也對電動汽車及電池金屬感興趣,不妨關註一下這家公司:United Lithium Corp. (CSE: ULTH; OTC: ULTHF; FWB: 0UL)是一家以全球鋰需求為動力的勘探和開發公司。公司的旗艦項目位於瑞典和芬蘭,將進行進一步的勘探和鑽探。公司的目標是在政治上安全、基礎設施良好的司法轄區尋找鋰項目,可以獲得快速和有成本效益的勘探、開發和生產機會。

Ameriwest Lithium Inc.(CSE: AWLI, OTC: AWLIF, FSE: 5HV0)是一家位於加拿大的勘探公司,專注於確定戰略性鋰礦資源項目進行勘探和開發。公司目前專注於勘探其位於內華達州的13580英畝的Railroad Valley項目區、22210英畝的Edwards Creek Valley以及5600英畝的Deer Musk East項目區。此外,公司正在勘探位於亞利桑那州的2860英畝的Thompson Valley項目區。

免責聲明:NAI有償發布此內容。此內容中所含材料僅供參考,無意構成在任何司法轄區進行證券發行。此內容不應解讀為買賣產品或證券的要約、招攬或推薦。

深度分析 礦業 能源金屬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