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到加拿大——商业和文化领袖、成功移民代表陈志动先生对加拿大新移民的金玉良言

Vancouver
发布于: 10 月 21, 2019
编辑: Editor

随着大中华区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数持续增长,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上世纪70年代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的一手经验,为我们的读者,尤其是来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提供在这个新的国度生活和投资的帮助和借鉴。

Mr Tung Chan最近,我们有幸采访了陈志动先生。陈先生上世纪70年代从香港迁往加拿大,属于较早的一批移民。1974年,也就是在他22岁的时候来到加拿大,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和开拓自己的事业:他曾担任多伦多道明银行集团(TD Bank Group)的副总裁,以及道明加拿大信托银行(TD Canada Trust)的地区副总裁,具体负责该行两个海外分行(香港和台湾)的战略事务,以及17个国内分行的运营事务,还曾担任温哥华市的议员和副市长。2002年和2012年,陈先生荣获皇后金禧和钻禧奖章,以表彰他对社区做出的贡献。2017年,陈先生还荣获省颁发的最高公民奖——卑诗勋位。

采访过程中,陈先生解释了他选择移民到温哥华的原因,并就华人社区的今昔变化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1. 您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我们不妨从头说起。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决定移民到加拿大,尤其是定居温哥华?

说起来很简单,移民的念头来自于我已过世的父亲。我父亲认为,我们长大后有必要移民到其他国家并为我们寻找一个长期定居之地,而之所以会选择温哥华,是因为当时我的姐姐和姐夫已经定居该城市。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还要进一步解释的话,来到温哥华之前,我曾有机会在欧洲生活,并且广泛游历。我去过诸如伦敦、纽约和旧金山等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温哥华是最佳的定居之所,而加拿大也是最友好的国家。

2. 您来加拿大的时候是多大?

22岁。我读完高中到最终移民温哥华中间有4年时间,其中3年在欧洲,最后1年在香港,就职于当时的九龙证券交易所。

3. 数十年来,温哥华一直是华人移民的热点城市,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在您看来,温哥华这些年来为什么如此吸引华人移民?

温哥华吸引的不仅仅只是华人移民。这座城市地理上位于温带,气候非常宜人——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同时也是通往香港和亚洲的主要港口。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政府将移民政策转为积分制,很多在香港受过教育并拥有不错工作的人得以进入这个国家,当时的移民政策甚至允许家庭成员也能够立即迁往加拿大。1974年我搬到加拿大以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和政治家对于来自中国的新移民都非常友好和包容。所有这一切共同促成了中国移民潮的形成。

4. 在温哥华工作生活的早年间,您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机会?

艰难实在说不上,不过语言上的障碍是一个挑战。在香港高中学习说英语是一回事,跟当地人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另一个挑战是缺少家人和朋友。刚抵达温哥华时,我唯一认识的只有我的姐姐和姐夫。为了认识工作场所之外更多的人,我经常去唐人街并参与更多的志愿者活动,周末还要打两份工,做餐厅和酒吧服务员。这些算不上艰难困苦,而是各种挑战。

至于机会,我从未觉得找工作是一件难事,读完大学我就在多伦多道明银行找到了工作。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学校,当时我获得了一个领导卑诗大学华人同学会的机会,虽然选举前3个月我才刚刚加入这一组织。另外,温哥华市的市长还邀请我代表无党派协会参与议会竞选。这些是挑战也是机会,最终促成我成为了学生领袖以及中侨互助会的行政总裁,同时在90年代初担任温哥华市的议员。

5. 跟您刚来时的加拿大相比,你觉得现在的新移民机会更多了吗?

当然了。现在有更多相同文化背景的的人位于决策岗位,社会对移民的开放度和接纳度也大大提高。此外,华人移民现在身揣更多的资金来此投资。多元文化的根基相较以往更为深厚。

我这一代人与当前一代移民的一个关键差异是,我这一代移民的年纪更轻,或者是在事业起步阶段来到加拿大。不过新一代移民已经在祖国有了事业,因此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

6. 上世纪7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以来,您所见的温哥华华人社区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最大的变化是丰富度大为提升。1974年的温哥华华人社区规模很小。来到温哥华不久,我为了结识他人积极融入华人社区。在唐人街,看到有人经过,你会微笑并打招呼。在当时,华人文化协会数量不多,有香港加拿大协会,也只有1个卑诗大学华人同学会。现在,我们有很多不同的针对温哥华新移民的协会、社会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7. 新移民融入一个新的社会总会遇到各种挑战。作为已经在加拿大商界以及社会上取得成功的第一代移民(伊丽莎白女王金禧和钻禧奖章,加拿大皇家海军荣誉上校,加拿大西部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卑诗勋位),您对现在迁往加拿大的新移民有什么建议?

新移民有必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但也不应放弃他们的核心价值。他们有必要了解《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同时也应当了解加拿大社会的核心价值以及社会期待他们作为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通过自愿参与本地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移民将获益良多。

8. NAI500关注投资新闻和财经话题,我们想要您谈一下这一话题。您当初移民加拿大时,当时的华人移民投资北美市场时有哪些选择?而现在的新移民虽然不缺资金,但他们如何在缺乏足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投资?

当时华人投资的选择并不多,只有股票交易所,没有共同基金、抵押证券或ETF。现在财务顾问的数量更多也更为组织化和结构化,可供选择的共同基金也更为多元化。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多数华人投资者都偏爱长期的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投资不适用于移民。投资股市的人也不太多。

1992年/1993年以来,住宅地产的投资才启动。多数人购房的目的是个人使用或者是为了子女。公寓开发项目还不太多。协平世博的福溪项目是华人投资该城市住宅地产市场的开端。

9.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华人投资者更多关注于地产,对此您有什么想法?您觉得他们会因此而错失其他的投资机会吗?

投资组合要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以更低的风险赚取仍然不错的回报,这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一个道理。投资不能只盯着地产,华人投资者应该把视野放宽,关注股票和债券等其他资产类别。此外,他们还应当关注不同的行业,诸如科技和资源,以及亚洲或新兴市场等其他地区。他们应当寻找靠谱的、合格的、履历优秀的人——诸如财务顾问——提供投资建议。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新移民都愿意向跟他们讲同一种方言的老乡请教,而拒绝向其他人进行咨询。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对他们自身利益的极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