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到加拿大——商業和文化領袖、成功移民代表陳志動先生對加拿大新移民的金玉良言

Vancouver
發佈于: 10 月 21, 2019
編輯: Editor

隨著大中華區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數持續增長,我們希望通過分享上世紀70年代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的一手經驗,為我們的讀者,尤其是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提供在這個新的國度生活和投資的幫助和借鑒。

Mr Tung Chan最近,我們有幸採訪了陳志動先生。陳先生上世紀70年代從香港遷往加拿大,屬於較早的一批移民。 1974年,也就是在他22歲的時候來到加拿大,從此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和開拓自己的事業:他曾擔任多倫多道明銀行集團(TD Bank Group)的副總裁,以及道明加拿大信託銀行( TD Canada Trust)的地區副總裁,具體負責該行兩個海外分行(香港和台灣)的戰略事務,以及17個國內分行的運營事務,還曾擔任溫哥華市的議員和副市長。 2002年和2012年,陳先生榮獲皇后金禧和鑽禧獎章,以表彰他對社區做出的貢獻。 2017年,陳先生還榮獲省頒發的最高公民獎——卑詩勳位。

採訪過程中,陳先生解釋了他選擇移民到溫哥華的原因,並就華人社區的今昔變化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1. 您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們不妨從頭說起。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您決定移民到加拿大,尤其是定居溫哥華?

說起來很簡單,移民的念頭來自於我已過世的父親。我父親認為,我們長大後有必要移民到其他國家並為我們尋找一個長期定居之地,而之所以會選擇溫哥華,是因為當時我的姐姐和姐夫已經定居該城市。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還要進一步解釋的話,來到溫哥華之前,我曾有機會在歐洲生活,並且廣泛遊歷。我去過諸如倫敦、紐約和舊金山等很多地方。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溫哥華是最佳的定居之所,而加拿大也是最友好的國家。

2. 您來加拿大的時候是多大?

22歲。我讀完高中到最終移民溫哥華中間有4年時間,其中3年在歐洲,最後1年在香港,就職於當時的九龍證券交易所。

3. 數十年來,溫哥華一直是華人移民的熱點城市,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70年代和80年代。在您看來,溫哥華這些年來為什麼如此吸引華人移民?

溫哥華吸引的不僅僅只是華人移民。這座城市地理上位於溫帶,氣候非常宜人——夏季不太熱,冬季不太冷,同時也是通往香港和亞洲的主要港口。上世紀70年代,加拿大政府將移民政策轉為積分制,很多在香港受過教育並擁有不錯工作的人得以進入這個國家,當時的移民政策甚至允許家庭成員也能夠立即遷往加拿大。 1974年我搬到加拿大以及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和政治家對於來自中國的新移民都非常友好和包容。所有這一切共同促成了中國移民潮的形成。

4. 在溫哥華工作生活的早年間,您遇到了哪些艱難和機會?

艱難實在說不上,不過語言上的障礙是一個挑戰。在香港高中學習說英語是一回事,跟當地人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則完全是另一碼事。另一個挑戰是缺少家人和朋友。剛抵達溫哥華時,我唯一認識的只有我的姐姐和姐夫。為了認識工作場所之外更多的人,我經常去唐人街並參與更多的志願者活動,週末還要打兩份工,做餐廳和酒吧服務員。這些算不上艱難困苦,而是各種挑戰。

至於機會,我從未覺得找工作是一件難事,讀完大學我就在多倫多道明銀行找到了工作。最大的機會來自於學校,當時我獲得了一個領導卑詩大學華人同學會的機會,雖然選舉前3個月我才剛剛加入這一組織。另外,溫哥華市的市長還邀請我代表無黨派協會參與議會競選。這些是挑戰也是機會,最終促成我成為了學生領袖以及中僑互助會的行政總裁,同時在90年代初擔任溫哥華市的議員。

5. 跟您剛來時的加拿大相比,你覺得現在的新移民機會更多了嗎?

當然了。現在有更多相同文化背景的的人位於決策崗位,社會對移民的開放度和接納度也大大提高。此外,華人移民現在身揣更多的資金來此投資。多元文化的根基相較以往更為深厚。

我這一代人與當前一代移民的一個關鍵差異是,我這一代移民的年紀更輕,或者是在事業起步階段來到加拿大。不過新一代移民已經在祖國有了事業,因此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

6. 上世紀7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以來,您所見的溫哥華華人社區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最大的變化是豐富度大為提升。 1974年的溫哥華華人社區規模很小。來到溫哥華不久,我為了結識他人積極融入華人社區。在唐人街,看到有人經過,你會微笑並打招呼。在當時,華人文化協會數量不多,有香港加拿大協會,也只有1個卑詩大學華人同學會。現在,我們有很多不同的針對溫哥華新移民的協會、社會團體和非正式團體。

7. 新移民融入一個新的社會總會遇到各種挑戰。作為已經在加拿大商界以及社會上取得成功的第一代移民(伊麗莎白女王金禧和鑽禧獎章,加拿大皇家海軍榮譽上校,加拿大西部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卑詩勳位),您對現在遷往加拿大的新移民有什麼建議?

新移民有必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和語言,但也不應放棄他們的核心價值。他們有必要了解《加拿大權利和自由憲章》所賦予他們的權利,同時也應當了解加拿大社會的核心價值以及社會期待他們作為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通過自願參與本地活動,擴大他們的社交圈,移民將獲益良多。

8. NAI500關注投資新聞和財經話題,我們想要您談一下這一話題。您當初移民加拿大時,當時的華人移民投資北美市場時有哪些選擇?而現在的新移民雖然不缺資金,但他們如何在缺乏足夠的英語語言技能的情況下進行投資?

當時華人投資的選擇並不多,只有股票交易所,沒有共同基金、抵押證券或ETF。現在財務顧問的數量更多也更為組織化和結構化,可供選擇的共同基金也更為多元化。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多數華人投資者都偏愛長期的商業地產。住宅地產投資不適用於移民。投資股市的人也不太多。

1992年/1993年以來,住宅地產的投資才啟動。多數人購房的目的是個人使用或者是為了子女。公寓開發項目還不太多。協平世博的福溪項目是華人投資該城市住宅地產市場的開端。

9. 今天,我們同樣看到華人投資者更多關注於地產,對此您有什麼想法?您覺得他們會因此而錯失其他的投資機會嗎?

投資組合要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以更低的風險賺取仍然不錯的回報,這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一個道理。投資不能只盯著地產,華人投資者應該把視野放寬,關注股票和債券等其他資產類別。此外,他們還應當關注不同的行業,諸如科技和資源,以及亞洲或新興市場等其他地區。他們應當尋找靠譜的、合格的、履歷優秀的人——諸如財務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新移民都願意向跟他們講同一種方言的老鄉請教,而拒絕向其他人進行諮詢。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是對他們自身利益的極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