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第11次加息,经济衰退到底会不会来?

发布于: 8 月 4, 2023
编辑: Tony Liu

上周三,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已经是最近17个月内的第11次上调基准利率了,目前已经来到5.25%-5.50%的区间,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什么是基准利率呢?它像是一把“标尺”,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利率都可以参照这个标准上下浮动。当经济疲软的时候,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基准利率从而压低其他利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息低时,存款利息少,人们更愿意投资或消费,从而拉动就业,而就业的增长又会拉动消费,最终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

万物皆循环,反过来也是同样道理。2020年全球供应链受新冠疫情影响中断,大多数经济活动停滞,而在疫情后期,供应短缺难以匹配激增的贸易和大宗商品的需求,这加剧了全球通胀。在我们生活中,通胀主要体现在购买力的下降,以及生活成本的上涨。例如,以前10块能买10包泡面,现在可能只够买4包。美联储调高利率是为了确保价格稳定,防止物价过快增长,让人们减少投资和消费,转而增加存款来获得可观的利息收益。 根据美国劳工部(DOL)的数据,全美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3%,创2年多来新低,并且低于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此表示,“想要达到设定目标2%,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过去一年多美国的激进加息对国内和全球都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加息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导致黄金价格攀升;今年三月,由于对加息节奏的错误判断,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发生挤兑并倒闭。不仅如此,美联储加息效应的扩散,拉高了全球债务的违约风险,使主要发达经济体被迫进入加息周期。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各国央行都连续多次加息,利率屡创新高。其中,加拿大央行预测,CPI指数将在2025年中期回到2%。但这不代表两年内不会降息。

面对美联储,欧洲、中国、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欧洲央行选择跟进加息,同样来到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日本则选择“按兵不动”,依然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不变。在全球加息大环境下,中国却“逆流而上”,选择降息来面对冲击,这表明了中国央行优先考虑经济增长,并对人民币暂时贬值有着更高的容忍度。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科技巨头强势领跑,影响纳指创下同期涨幅的记录,市场情绪高涨,认为“新一轮美股牛市已经到来”。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也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之前的25%降至20%。

但是,美股大涨也可能只是“表面繁荣”,因为真正表现出色的只有“神奇七侠”。这几大科技巨头已经占据了整个标普500指数市值的1/4,其中苹果市值更是超过了罗素2000指数所有公司市值总和。“头重脚轻”的结构对于整个市场,显然是不健康的。针对这个问题,纳指100最近也进行了“特殊再平衡”(Special Rebalance),将5只市值最大的公司权重调整至40%以下,这有利于分散指数并减少巨头的过多影响。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NAI500全新中文频道 – NAI热投 !

NAI热投 消费品及服务 美联储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