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行促經濟,美聯儲壓通脹,人民幣「半年報」不好看

發佈于: 6 月 30, 2023
編輯: Wendy Zhang

人民幣的這個「半年報」不太好看,呈現一路下跌走勢。

美元兌人民幣一度突破7.26,達到15年以來的最高位;加元兌人民幣也突破了5.5,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峰。

美元的強勢已經持續很久。但最近幾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然呈現出快速下跌的態勢,接連跌破了7.20、7.25、7.26關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失守7.27。

同樣在近期,加拿大加息頻率暫時高過美國之後,加幣對人民幣也進入了快速上漲通道。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到底何在?對投資市場影響幾何?這種單邊下跌的趨勢何時會發生逆轉呢?

人民幣匯率快速下滑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的直接原因,就是中美利差的不斷擴大,而且預期差距仍在繼續擴大。

美國在疫情期間的大放水引發了曠日持久的通貨膨脹,為了達到將通脹降至2%的目標,美聯儲不顧華爾街、「房奴」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嚎叫,在保股市和降通脹之間,選擇不惜一切代價降低通脹,採取了非常激進的加息政策。

而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國內物價一直穩定在較低水平的狀態,消費需求明顯不足,經濟一直處於准通縮狀態。

中國央行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央行在保經濟和保匯率之間,選擇了不惜一切代價保經濟。為了穩增長,開始了政策性降息。

6月中旬,7天期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利率紛紛下調10個基點。隨後,6月LPR報價出爐,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調10個基點。

這樣美聯儲長達一年多的連續激進加息,導致美元快速升值。而中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開始降息。一升一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然就開始了快速下滑。

從預期來看,中國央行6月政策性降息落地後,其他穩增長政策尚未全面出台,市場對貨幣政策長期保持寬鬆的預期仍然很強。

而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上修至2%,前值為1.3%,預期為1.4%。進一步減輕了人們對美國正走向衰退的普遍預期,股市也已經快速回暖,使得鮑威爾在講話中不斷放鷹。

人民幣對加幣走勢也是一樣的邏輯,加拿大同樣面臨着長期高通脹的壓力,央行為了降通脹,跟隨美聯儲不斷升息,加上宏觀經濟有軟着陸的態勢,市場對後期緊縮的貨幣政策仍有預期,因此加幣大漲。

趨勢何時發生變化?

從人民幣匯率下跌的原因來看,這一趨勢近期不會發生逆轉。

美國GDP數據公布後,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再加息兩次的預期有所上升,美聯儲在今年內轉向降息的可能性已經基本消除。

根據GME美聯儲觀察工具,市場預計美聯儲7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86.8%,9月份再加息25個基點可能性為27.8%。

而中國一直將貨幣政策獨立性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當前國內物價水平仍然處於較為溫和的狀態,下半年很可能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進行降息降准。

儘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降的趨勢短期不會逆轉,但繼續向下的空間非常有限。

一方面,監管層很有可能動用各類匯市調控工具,遏制人民幣過快貶值勢頭。另外一方面,隨着6月降息及之後一批穩增長措施陸續推出,中國宏觀經濟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6月公布的製造業PMI官方數據為49,和前值48.8相比,預示着最壞的時光正在過去,第三季度中國的經濟企穩回升可能性較大。

外部環境來看,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已接近尾聲,經濟大概率會放緩。從GDP的實際增長以及實際利率的對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肯定高於美國,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也仍然較高。

因此,如果三季度中國經濟如預期那樣復甦有力,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也會有所改觀,人民幣將走出低谷。

趨勢的徹底改變大概率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這個時間點,屆時美聯儲宣布結束本輪加息,或因經濟放緩過快進入降息周期,美元兌人民幣有望再次回落到7以下。

對投資者的影響

開源證券對2016年-2022年期間6輪人民幣貶值周期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人民幣貶值初期,A股及港股市場整體趨於下跌,且多數情況下港股的調整幅度高於A股。

在此期間,市場偏向於選擇防禦策略,以金融和消費為代表的價值風格表現相對占優。

在6輪人民幣貶值周期內,其中5輪人民幣貶值中後期伴隨積極因素出現,市場迎來反彈。一旦市場出現反彈,多數情況下成長風格表現較為占優。

對於深處國內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關注匯率周期對股市走勢的影響之外,還可以購買一些跟蹤海外etf指數的基金,以規避人民幣匯率下跌的損失。

對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如有換匯需求,更要緊密關注中國央行和美聯儲的相關政策。

深度分析 美聯儲 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