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市值直逼亞馬遜,是泡沫還是成長?

發佈于: 2 月 9, 2024
編輯: Wendy Zhang

英偉達股價繼續一路高歌,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調整,就輕鬆突破了700美元整數大關。

早前,高盛、美銀、摩根斯坦利等大行們都上調了其目標價,高盛分析師將英偉達股票的12個月目標價上調至800美元,並重申買入評級。

英偉達公司的市值正直逼亞馬遜和谷歌,有望成為僅次於蘋果和微軟第三大最有價值的公司。

在此價位,投資者難免產生懷疑,這股價到底是惡炒的泡沫還是成長?畢竟2024年這一個多月股價就能大漲45%、過去一年大漲200%的速度實在驚人。

業績,業績,就要看業績!

儘管眾說紛紜,其中包含有不少情緒的宣泄或資本的忽悠,但越來越清楚的一點,對於美國的大科技股們,最重要的還是看財報業績。就連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都無法阻止大科技股的走勢,只是通過影響宏觀經濟影響到大科技公司的業績,間接作用於股價。

關於當下股價貴不貴,就要看公司的成長性如何。蘋果和特斯拉近期的業績增長放緩就明顯在股價上有所反映,甚至被不少喜歡湊「幾大」的媒體們推出「七大科技」行列。

而英偉達當前最大的底氣就在於,智能芯片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幾乎完全沒有受到市場擔心的關鍵客戶訂單減少的影響。

儘管英偉達近期股價增長超級迅猛,但是按照按照未來12個月盈利預期計算的每股收益,英偉達的動態市盈率不過25倍,在成長股里,還算是相對較低,甚至可以說被「低估」。

摩根斯坦利對英偉達給予了「增持」評級,分析師Joseph Moore也是基於需求的強勁給出的投資建議,「GPU仍十分緊缺,開發人員告訴我們,GPU的排隊訂單仍然很長,這些客戶仍需等待數月才能進行訓練。」

針對交付延遲的現象,Moore解釋道,這多是因為基礎設施「卡脖子」,而非市場需求下滑。「儘管等待時間正在縮短,但仍然很長,這說明在雲中心配置GPU的利潤很高。」

那麼英偉達這種股價一路高歌的態勢何時會遇到阻力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特斯拉的歷史走勢中尋找一些規律。

最怕:銷售端出現問題

實事求是來說,當前的美股市場並不狂熱,利率依然處於歷史高水平,只有少數大公司能夠憑藉業績的增長實現股價上漲。當然,因為上漲的公司較少,出現一定資本抱團效應,使得這幾家大公司的估值較高,但整個市場並不算是雞犬升天的狂熱氛圍。

也就是說,資金成本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市場並不會為一個概念買單,而是要看實實在在的業績表現,對於英偉達來說,在被一致如此看好的情況下,經不起任何一丁點兒「業績不及預期」的打擊。

而且,英偉達的客戶本身又都是大型科技公司,而這些科技公司購買英偉達的GPU也是需要即刻的市場回報。

分析師Joseph Moore表示:「對英偉達GPU的強勁需求中,眾多的雲提供商約占到一半,只要部署GPU後能立即獲得回報,對其需求就可能持續強勁。」

英偉達公司業績出現問題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行業需求放緩,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不及預期。

這一點要看,接下來越來越大規模的訓練下能不能帶來實質模型能力的提升,決定雲計算廠商們會不會進一步加大資本支出。

從OpenAI公司的反饋來看,目前大模型AI芯片的稀缺是已經是制約OpenAI發展的重要因素。Sam Altman經常抱怨稱,沒有足夠的GPU芯片,支持OpenAI對通用人工智能的追求。

最新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稱,OpenAI公司 CEO Sam Altman正在與包括阿聯酋在內的投資者進行談判,以籌集5萬億至7萬億美元的資金,以提高全球芯片製造能力,更好地推動該公司人工智能發展。

5萬億到7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2023年全球芯片銷售額為527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1萬億美元;目前透露的這一金額甚至比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國債、大型主權財富基金還要大,2023年美國企業債務發行總額約為1.44萬億美元。

消息中知情人士透露,Altman建議OpenAI、各種投資者、芯片製造商和電力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共同出資建立芯片代工廠,然後由現有的芯片製造商運營,OpenAI將成為新工廠的重要客戶。

這一傳言並沒有得到證實,但也從側面說明了行業需求應該不是問題,不過英偉達公司還有可能面對強勁的競爭,丟失市場份額,造成公司增長放緩。

目前英偉達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有數據預測表示市占率可能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0%。但是,競爭對手英特爾和AMD正在集結力量研發具有競爭力的AI芯片,期望能與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進行競爭。

同時,英偉達的大客戶們,如微軟等大公司也開始自主研發芯片,加上目前傳言中OpenAI組團的大資金,都試圖入場分一杯羹,可能會對英偉達的增長帶來一些影響。

目前來看,這兩種危機短期都不太構成太大影響,市場可能會因獲利盤落袋為安產生波動,但英偉達的產業紅利尚未結束。

人工智能 成長股 科技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