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拯救失控的美國赤字嗎?如何影響美股?

發佈于: 6 月 21, 2024
編輯: Wendy Zhang

2024年已過去近半,預期中的美聯儲降息不僅遲遲未來,還在不斷拖後。高利率下不僅讓房奴們連連叫苦,背負巨債的美國政府也快撐不住了。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8日發布報告說,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赤字2024財年預計將達到1.9萬億美元,與2月份的預測相比上調27%。未來十年,聯邦政府的累計赤字將增長10%。

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2024年聯邦財政將支付高達8700億美元的國債利息,首次超過軍費開支,到2025年利息總額更將突破萬億美元。

高物價、高利率、高債務,加上不斷創新高的美股,這系列一組合下來,幾乎讓所有的基礎經濟理論都被啪啪打臉。

非常顯然,這一不合邏輯的“組合”並不可持續,那麽,接下來哪一項會先發生大的變化,又會帶來哪些聯動效應?最終美股會怎麽走?

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美國政府赤字失控上漲,這一點很好解釋,那就是財政收入變化不大,但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將上調赤字預測歸結為四大因素,包括學生貸款減免計劃、醫療補助支出增加、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解決銀行破產而增加的成本以及美國對外國的大額軍事援助。

4月,白宮公布新一輪免除學生貸款部分利息的計劃。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這項措施加上此前拜登政府對學生貸款政策的修訂,將導致本財年支出增加1450億美元。

其次是對外軍事援助。今年初,美國國會通過了總額1.6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

去年發生的多起銀行破產事件也給財政支出帶來壓力。2023年以來,美國至少已發生5起銀行破產事件。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這些破產事件導致存款保險支出增加約700億美元。

事實上,近兩年美國大規模擴張財政支出,使得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接近9%,是2022年的兩倍之多,創下美國歷史上第三高水平。

2023年美國的GDP數據更進一步講述了政府支出爆棚的故事,2.5%的GDP增長中,超過2%來自非住宅投資、政府采購和醫療保健支出。

按照18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美國的財政處在不可持續的軌道上。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赤字與債務規模急劇擴大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風險,同時也給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表示,未來某個時候,外國投資者認為美國政府沒有真正控制國家公共財政的意願,他們可能不願意再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導致美元危機。也有可能美聯儲印鈔為政府提供資金,將使致通脹再次飆升。

AI革命能夠解決赤字危機嗎?

美股的持續向上最初有多個支撐點:

首先受益於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本土;同時,鎖定的低抵押貸款利率和過剩的疫情儲蓄讓美國消費者繼續消費;另外,美國政府投資加大,推出了一系列產業刺激政策,使得美國制造業投資增長,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

但是越到後期,這些市場的推動力都在不斷弱化,支撐美國經濟的居民消費明顯放緩。到2024年這一波上漲只剩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人工智能科技奇點正在到來。

在這一預期下,幾大科技公司不斷砸下重金,開始了面向未來的軍備競賽,推動“鏟子股”英偉達業績不斷高速增長,股價更被推向直奔天際的高度。

科技創新引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預期下,大科技公司們的巨額資金造就了一份又一份超預期的財報,托舉著美股不斷上升,引得全球資金蜂擁而至,抱團幾家大科技。

指數基金的普及又進一步加大了這一趨勢,由此形成一波史詩級的由少數科技股帶動的大行情。

但是問題在於,AI技術何時可以顯示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的實力?生成式AI的產業化真的可以支持如此之高的利率嗎?何時會有一個更加商業化的爆款應用出現?即便英偉達的競爭優勢一直在,但市場對GPU的需求會一直如此旺盛嗎?

盡管沒有人否認AI技術的潛力和前景,但是即便最樂觀的分析也認為,肯定要在資本支出激增一段時間後,人工智能技術才會逐漸落地場景化,全面提高生產力水平。

而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列車正在迅速失控,美聯儲為遏制通脹遲遲不能降息更加速這一過程。

預算赤字前景不斷惡化,生產力覆興時間不確定,遠水解不了近渴,成為美股目前的最大風險。

華爾街和美聯儲之間已經形成的“悖論”——華爾街預期降息使得股價上漲,反而使得降息決策出台更為艱難,這一悖論會加大未來幾年美股指數的波動性。

人工智能 深度分析 科技 美聯儲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