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生産商如何對沖價格風險?可采用的對沖策略有哪些?(上)

对冲策略
發佈于: 6 月16, 2020

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無處不在,大宗商品生産商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價格風險。爲了規避這一風險,生産商可以利用包括期貨和期權在內的各種套期保值工具。明確開展對沖交易之後,根據大宗商品生産商的需求以及風險特徵,生産商可選擇不同的對沖策略,對沖效果也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套期保值工具分爲兩大類:一類由期貨、遠期和互換組成,第二類涉及期權,相關的對沖策略也更爲複雜。

大宗商品生産商通過期貨、遠期和互換對沖風險

期貨、遠期和互換合約實現的對沖結果非常類似,即幫助大宗商品生産商鎖定價格。

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生産商會跟買家簽訂購貨合同幷對買賣資産的數量、質量、時間做出規定,但交易價格不固定,即采用浮動價格機制。這對生産商構成了巨大的風險,如果大宗商品價格在交易時下跌,生産商將因此遭受損失。爲了規避這一浮動價格風險,生産商賣出與現貨數量匹配的期貨合約,該合約到期前再買入一份相互抵消的期貨合約,實現平倉,從而將浮動價格轉換爲固定價格。

我們假設一家石油生産商預計將在11月生産幷交付10萬桶的WTI原油,幷且已經跟買家簽訂了浮動價格(交付日當天的12月WTI原油期貨價格,現價$55/桶)買賣合同。爲了對沖價格風險,該生産商首先以$55/桶的價格賣出10萬桶的12月WTI原油期貨合約,交付當天再買入相同數量的合約。

假設交付日當天WTI原油期貨價格跌至$51,現貨交易的損失將被期貨交易的收益所彌補。同樣,如果價格升至$59,現貨交易的收益將被期貨交易的損失所抵消。這一對沖交易最終的效果是,原油生産商獲得的現金實現了與原油價格漲跌的脫鈎。

遠期合約實現的對沖效果跟期貨合約非常類似,只不過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指定的標準化合約,而遠期是一種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確定時間,以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金融資産的合約。通過遠期進行套保時,大宗商品生産商與買家直接鎖定了價格,而不是通過交易所買賣期貨合約完成。

最後是互換,價格互換又稱爲掉期,是不經過現貨交割而轉移價格風險的一種手段。具體來看,大宗商品生産商與買家簽訂兩份背對背合約,一份是固定價合約,另一份是浮動價合約,以此來回避現貨交割的義務。通常,買賣雙方約定一個價格指數作爲基準,在互換合約到期後,雙方交換交割期內浮動價與固定價之間的價差。

油氣 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