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電商巨頭Shopify股價5年超40倍,誰賺得最多?

电商 私募投资
發佈于: 8 月 20, 2021
編輯: Wendy Zhang

加拿大電商巨頭Shopify股價的漲幅遠遠超越同期的亞馬遜,這家低調的、快速增長的企業背後,也有著私募投資人的財富傳奇。

在以移動互聯爲引領的新經濟浪潮中,中美巨頭企業競相逐鹿,看起來加拿大似乎完全被時代遺棄,徹底落後。事實上,悄無聲息之間,加拿大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接力棒也已經傳到電商平台Shopify (NYSE:SHOP)手上。

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Shopify2006年正式上線,儘管時間上遠落後於美國同行亞馬遜和ebay,但同期增長絕對領先,以其低調平和務實的發展軌跡完美演繹了加拿大特色:看似風輕雲淡,回頭一看不弱於任何對手。

Shopify2015年在多倫多交易所和紐交所上市,股價自2019年開始一路飆升,過去五年股價飆升40多倍有餘,為投資者創造了巨額財富,遠超同期科技巨頭企業們。而且未來依然被投資人看好,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公司股價的飆升並非概念炒作,而是有著堅實的業績增長為基石:在2015年至 2020年間,Shopify年收入符合年增長率高達70.2%,同期,亞馬遜的年增長率為29.3%。

低調務實

Shopify上線時,亞馬遜、eBay等第三方電商平台模式發展得已經比較完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Shopify都是個令外界非常陌生的隱形公司,《財富》甚至稱它為“隱形賣貨機器”(The Invisible Selling Machine)。

直到2019年,公司股票大漲,市值一舉超越eBay,變得即使想低調也自帶光環了。

與第三方電商平台模式不同,Shopify是電商SaaS平台,致力於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社交媒體建立網店,讓商家自己開店,全渠道、全場景地進行銷售活動。

Shopify早期通過口碑傳播等方式快速獲客,從而減少獲客成本。 2013年公司開始關注商家如何在線下獲得新客,並發布了Shopify Payments,允許商家直接接受信用卡付款,而不用再開通第三方商家服務;同時,它還推出了以iPad為核心的 POS 系統,提供線下和在線庫存同步,接受信用卡和借記卡付款,以及在實體店銷售的商家的報告。

通過努力提供支付、物流管理等更多的增值服務,Shopify的留存客戶給公司帶來更多收入,從而抵消流失客戶的損失。

從工具到平台再到完整的生態,Shopify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了從創業公司到電商巨頭企業的蛻變。

從愛情和興趣起步

Shopify公司的起步故事也很“加拿大”,一個年輕的德國程序員Tobias Lütke到滑雪勝地惠斯勒滑雪,遇到加拿大姑娘並陷入愛河結為連理,Lütke為愛移居渥太華。

通過妻子家人,Lütke結識了Scott Lake,兩人興趣相投,都對科技充滿激情,Lake當時任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副總裁,於是,兩人決定一起創業。因為都喜歡滑雪,選擇在網上賣高端滑雪裝備。

在選擇電商軟件時,兩人發現當時的工具都笨重而且昂貴,於是索性自己動手搭建網站。 2014年,他們自建的滑雪裝備銷售平台Snowdevil正式上線。

誰知,在賣滑雪板的過程中,更多的人來詢問這個網站是怎麼做出來的。自然,技術出身的他們知道賣軟件肯定比賣滑雪板更賺錢。於是,一個全新的為電商服務公司就出現了。 2006年,公司名改為了Shopify。

追求生態共贏

Shopify最早給市場的印像是“獨立站建站工具”,商家不用自己寫代碼就能迅速搭建一個電商網站。具體來講,這是一個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的電商服務平台,為商家提供搭建網店的技術和模版,管理全渠道的營銷、售賣、支付、物流等服務。

與大家熟悉的亞馬遜、淘寶等第三方電商巨頭模式不同,Shopify的產品生態重點突出的是商家、合作夥伴和平台共贏的一個場景。其合作夥伴包括各種功能產品模板開發商、APP開發商、營銷公司以及監察服務商等,都是平台商家可以利用的資源之一。

坐穩北美僅次於亞馬遜的電商第二把交椅,理論上Shopify是亞馬遜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但很奇怪的是,兩公司之間卻有著良好的合作歷史。不得不說,這一點也非常“加拿大”。

2015年9月,亞馬遜宣布關閉Amazon Webstore服務,並且推薦Shopify作為服務商, Shopify的股價應聲上漲了 20%。 2017年初,Shopify宣布,允許平台上的商家通過Shopify店鋪在亞馬遜上賣貨,這使得Shopify的股價再次應聲上漲10%。

電商獨立網站的高歌猛進,加之疫情之後對電商的催化作用,作為系統服務商頭部玩家的Shpoify成為了風口上的“明星”,也躋身為加拿大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而早前加拿大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一直由銀行及能源等傳統公司霸占。

為何加拿大私募股權投資值得關注?

Shopify公司的融資歷程與中美巨頭企業也完全不同。 2006年Shopify剛上線時收入不高,完全靠家人幫忙維持。

2007年,加拿大的風險投資人John Phillips從朋友那裡聽說了Shopify,進行了盡職調查後,迅速給出了25萬美金的種子輪投資,公司估值300萬美元。

這筆融資也讓兩個創始人理念發生分歧,分道揚鑣,最後堅持小團隊踏實運營的Lütke繼續帶領公司前行。

2010年,矽谷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的Bessemer Ventures發現了這家只有20人的小公司,對其管理及產品都非常認可。

當年12月,Shopify獲得了700萬美元A輪融資;10個月後,又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2013年,公司以9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1億美元。此時,距離最初300萬美元估值僅僅5年。 5年公司估值翻了300倍,這速度絕對不亞於中美巨頭企業。

加拿大的資本市場和本國文化一脈相承,相比中美市場更為平和實在,不會出現沾點概念就一飛沖天的情況。

從Shopify的融資歷程可以看出,公司早期更多的是發展業務驗證模式,而非急於借助資本市場變大,而在業務高速增長之後,“我自盛開,蝴蝶自來”,資本與創新形成一種更為良性溫和的互動。

對投資人而言,加拿大市場早期股權投資不會吹得天花亂墜,但融資的估值更為合理,看上去似乎不緊不慢,回頭一看,甚至超過中美的競爭者。

如果還未了解私募股權投資有什麼獨特之處,以及您是否有資格參與私募投資,不妨點擊此鏈接了解為什麼私募是加拿大富人的秘密投資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