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終成推特老闆,買貴了沒關係,擔心的是?

马斯克收购推特
發佈于: 10 月 28, 2022
編輯: Wendy Zhang

「這隻鳥終於自由了。」

周三,馬斯克滿面笑顏地抱着一個白色陶瓷水槽走進推特總部,意味着這場歷經半年多波折的收購案終於塵埃落定。這結局公布的方式如此與眾不同,充滿了網紅財經的個人特色。

紐約證券交易所消息,馬斯克接管後,推特將變成一家私人公司,於10月28日起退市,目前股票已經處於停牌狀態。

推特的幾大高管被指控「誤導馬斯克和投資者」,被迫帶着巨額賠償離開了公司。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2018年底,馬斯克在接受美國雜誌《60分鐘》採訪時說:「你用你的髮型來表達個性,而我用推特。」

那時他還處於人生的至暗時刻,因為特斯拉公司一直沒有突破,而華爾街更是將其股價踩得死死的,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要將特斯拉私有化,遭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他被迫辭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

也許那一次就註定了他與這家社交媒體的姻緣。

首富在乎的不是買貴了,而是?

這起看上去普通的科技公司收購案,居然引發了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外交等多個層面的關注和解讀,還是在於馬斯克、推特、以及當下的形勢實在太特殊了。

馬斯克的不一般在於雖然他的財富主要集中於特斯拉股份,但對世界的影響力則來自發射火箭、探索太空的spaceX公司,此次俄烏衝突中已經獲得了充分的驗證。

他本人不僅僅是一個科技企業家,引領着產業的走向,而且還是極具影響力的網上「意見領袖」,隨便發幾個字都是頂級流量。更為離譜的是,他吹過的牛逼不少都實現了。

而推特也不能看作一家單一的科技商業公司,作為社交媒體的鼻祖,它已經成為新時代影響輿論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當下思想陣營分裂的重要推手。特朗普當年的「推特治國」已經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其力量之大。

再來看當下形勢,此處不涉及政治和社會方面,單看投資市場的走勢。

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影響下,曾經風光無限的科技股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都在經濟衰退陰雲和不斷飆高的利率下一路下探,而社交媒體更是其中的重災區,小扎的臉書雖改名元宇宙,但依然跌出了第一梯隊。
推特股價相對還算不差就是受益於馬斯克的垂青,但公司經營同樣也面臨很多困難。

看看這次收購事件的時間線:

  • 今年1月份起,馬斯克就開始悄悄大量購買推特股份,此處的「悄悄」非常意味深長;
  • 4月4日,馬斯克成為推特第一大股東,也成為公開討論的事件;
  • 4月14日,雙方簽訂了440億美元的併購協議;
  • 7月8日,馬斯克單方面表示將終止交易,理由是:推特未能回應有關平台上虛假或垃圾郵件賬戶信息的請求;
  • 7月12日,推特將馬斯克告上法庭,要求儘快完成收購,對簿公堂的時間為10月17日;
  • 在開庭的半個月之前,馬斯克再次改變想法,決定按照之前協議完成收購。

按照這個時間線對照同期美股大盤、特斯拉和推特股價的走勢,就可以看到這筆交易馬斯克顯然是買貴了。在他簽訂收購合同的時候,美聯儲還沒有開始如此激進的加息,而且特斯拉的股票還相當堅挺。

可以想像,要拿出這麼一大筆錢並不容易,當時特斯拉堅挺的股價給了馬斯克信心,隨後市場走勢更為糟糕,馬斯克一度都有失去特斯拉控制權的風險,估計他後來毀約就是因為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

是的,有錢可以為所欲為,但首富也缺錢。

所以他公開提出毀約肯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大概率不是因為貴了,而是利用這段時間等待市場風向的變化完成籌資。

此次收購能夠成功完成,某種程度上說明,整個美股大盤的風向正在轉變,暖意正來襲。

輿論第一還是盈利第一?小孩子才做選擇

馬斯克確實是個科技實幹家,從特斯拉取得的成就可以獲得證明。但另外一方面,他還是玩弄市場輿論的高手,這一點在比特幣和狗狗幣的走勢上可以看出。

馬斯克自己說,他收購推特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試圖幫助我所愛的人類」。

他先前還說過,他將決定內容如何向公眾呈現的算法公開,防止這個社交平台變成仇恨和分裂的回音室,與此同時他也要限制出版審查。

可以預計,馬斯克入主後的推特會和現在有很大不同,他個人的品牌形象會給推特帶來更多關注。

但另外一方面,馬斯克個人的影響力也會因此進一步擴大。雖然他稱自己是言論自由的擁躉者,但從他的行為來看,反而更是一個挑逗引領輿論的高手。

社交媒體本身是一個商業實體,同時也是具有社會輿論影響力的機構。目前看來,推特的商業運營面臨不少問題,不少人認為馬斯克收購推特看中的是其輿論影響力。

到底是要輿論影響力還是要企業盈利,小孩子才做選擇,首富肯定都要,畢竟影響力最終是可以變現的。

在本月稍早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就曾經表示,雖然為推特付出了過高的代價,但其長期潛力比目前的價值來看高出了一個數量級。

此處可以對比上世紀70年代,股神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股權的事件。兩者雖然看上去風牛馬不相及,但放在一起還是頗有意思。

作為價值投資領域的常青樹,巴菲特老爺子的形象和馬斯克的人設可以說完全相反,一個總是重複地說簡單的常識,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重企業現金流,一個要引領人類到星辰大海;一個專注投資,一個不斷打造科技企業。

而華盛頓郵報和推特看,屬於不同時代的媒體,但同樣以商業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

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時,也是美股高位大跌之際,而華盛頓郵報更因為報道當時總統醜聞的事件,廣告商幾乎全線撤退,兩因素疊加公司股價腰斬有餘。而巴菲特也是買貴了,1973年買入後4年多的時間長期被套,直到1977年4月才勉強回本。

現在看來,這筆投資給他帶來了非常豐厚的利潤,成為他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筆。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馬斯克與推特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並不確定,當下最大問題恐怕是如何平衡他本人在特斯拉與推特兩大公司間的精力分配,畢竟錢是可以籌到的,時間卻無法購買。

深度分析 科技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