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的竞争优势能够支撑其高估值吗?

Lyft估值
发布于: 4 月 1, 2019

网约车巨头Lyft Inc.(NASDAQ: LYFT)上周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交易,并且获得超过$200亿的估值。另外,尽管该公司2018年收入翻一倍多,但市销率仍超过10。不过,在高增长的支撑下,高估值并未吓退投资者的热情。

然而,Lyft的商业模式存在致命缺陷,投资者没有充分的理由支付高溢价买入该股。为了快速扩大市场,平台花费巨资补贴乘客和司机,销售和营销费用超过$8亿。公司去年亏损近$10亿,但收入才刚刚超过$20亿。

理想的结果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巨额开支的效率会获得提升,补贴的必要性也因此下降。而要实现盈利,乘客获得成本必须大幅下降。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Lyft的护城河变得越来越浅。

在递交的S-1文件中,Lyft点明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其一:关注目的和人不仅仅是正确的事,更能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不过这听上去更像是一句空话。其二:公司坚信自己的品牌实力,与乘客建立的信任关系,大规模运营拼车网络的能力,以及无人驾驶汽车战略。

在此,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首先,Lyft并没有强大的品牌,但这无关紧要。第二,鉴于优步过去几年丑闻频出,这可能会促使部分消费者更加青睐Lyft。第三,拼车是一种商品,乘客关注的是价格和实用性,而司机在意的是报酬。很多行业都存在因转换成本过高而锁定客户的现象,从而赋予公司以定价权。不过,拼车并不在其列。

对于乘客来说,他们可以随意且轻松切换不同的应用。并且随着诸如Apple Pay和Google Pay等移动钱包的普及,支付也不再是一个痛点。对于司机而言,只要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薪水以及更多挣钱的机会,他们点点手指切换了应用就行了。

至于网络效应,当然了,Lyft可能在单个市场享受到网络效应的好处,但仅限于一地,难以形成更大范围的规模效应。比如说,如果该公司在某一特定城市,诸如达拉斯占据了支配地位,笼络了该城市大部分的司机和乘客。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如果这时候想要从既得利益者口中抢下这块肥肉,恐怕不得不下血本。最后,每个城市的拼车市场极有可能会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然而,即使Lyft攻城掠地,但都是相互隔绝的堡垒,公司在一座城市的主导地位并不会给其他城市提供太多的竞争优势。另外,公司在本地形成的网络效应也并非不可动摇。如果优步下定决心要扩大一地的市场份额,所需动用的资金量跟它的规模相比并不算庞大。

最后,无人驾驶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大规模商用。因此,Lyft所谓的这一竞争优势实际上根本构不成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Lyft提供的商品没有转换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公司定价权极为有限,并且尽管控制了美国大约30%的出行市场,但还在大把亏钱。诚然,Lyft增长势头迅猛,但这并不能解决公司存在的多数问题。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