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幻想!美国高利率高通胀将持续很久

美国市场
发布于: 10 月 7, 2022
编辑: Wendy Zhang

又是希望破灭的一周,宏观经济的好数据再次成为市场的坏消息,周五的大跌将本周开盘两日的大涨几乎全部吞没。

市场依旧以“美联储加息”为交易主题,而美联储依然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美国的高通胀韧性十足,因此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利率。

本周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以及欧佩克宣布减产等消息,都预示了美国此次的高通胀恐怕没那么快就得到缓解。

经济好数据=市场坏消息

近几个月,宏观经济的好数据妥妥都被市场解读为坏消息,公布当日市场就会大跌,这次也不例外。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非农数据表明,美国9月失业率3.5%,位于50年来最低的水平,低于预期的3.7%;平均时薪稳步上升,美国9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5%,虽然较8月略有放缓,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数据公布之后,美股美债当即表现为双双急跌。因为这组亮眼的数据表明,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意味着未来美联储将继续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内的鹰派力量越来越壮大。去年还是鸽派的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早已转为强鹰派,他指出离加息周期结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

卡什卡利预计在今年剩下的两次会议上,美联储将在目前的利率基础上再提高125个基点。

他认为,美联储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位于40年高位的通胀降下来,任务期间不会被金融市场的动荡吓退,因为美联储本就不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卡什卡利也提到了潜在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工资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而这些比商品价格更具有粘性,他说,“我们还没有看到证据表明这些东西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显然,最新就业数据验证了他的观点。除了就业和工资之外,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国际原油又来捣乱,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巴菲特老爷子的眼光和定力。

原油价格又要抬头

原本国际原油已经在美国一番运作下大幅下降,到了一个除了俄罗斯大家都觉得很舒适的位置,谁知道,突然之间又被沙特为首的欧佩克背后捅了一刀。

10月5日,欧佩克组织宣布将原油日产量大幅削减200万桶,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相当于全球需求的2%。

减产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之大可以从美国政府的反应判断,白宫先是发表声明:“总统对这一短视决定感到失望”,又指责欧佩克“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拜登对减产决定的表现甚至有几分歇斯底里了。

为应对欧佩克组织的减产决定,美国将再向市场投放1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

此次俄乌冲突引发了全球原油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之下,美国政府改变了早前对石油行业的冷淡态度,转而呼吁石油生产商增产,石油企业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遇。

2020年受疫情影响,石油行业降至冰点,美国石油生产商日产量一度跌至约1050万桶。

到了2021年,尽管国际油价已经快速恢复,但早前大幅失血仍心有余悸的主要石油生产商并没有大幅恢复产量,而是专注于改善现金流、减少负债以及增加股东回报率。根据EIA数据,美国在2021年的平均产量为每天1120万桶。

到了2022年,情况发生逆转,美国近50%的企业将生产增长列为2022年的首要任务。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算称,预计2022年12月美国的原油日产量达到约1264万桶,比2月增加100万桶以上,增加的大部分为页岩油。预计月产量到2023年7月将达到约1297万桶,超过创出历史新高的2019年11月。

市场价格同时改变资金走向,由石油概念股等构成的交易所交易基金iShares Global  Energy ETF比年初上涨超过2成,与同期的美国几大股指走势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欧佩克石油减产之下,美国石油部门将保持强劲增长,但同时会大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通货膨胀才是美联储重点关注的指标。

美联储从两难到激进

高通胀与低失业率的结合为美国货币政策定下了基本方向。

要说上半年美联储还是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在控通胀和防衰退之间寻找平衡点。到了下半年画风有变,几乎就是肆无忌惮地将压低通胀作为主要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对股市的涨跌是更加不在意了。

要说这韧性十足的高通胀原因,虽然最初源自于抗疫之下的印钞放水,但到现在叠加世界时局剧变,已经变得更为复杂。

最初是印钞机带来的大水漫漫,后来供应链危机导致的供应不足,随后俄乌冲突之下能源危机,到现在恐怕是美国处心积虑将制造产业链回流本国被迫接受的后果。

大国博弈之下,生产国与消费国完美合作的黄金时代已经确定过去,美国被迫在本土重建产业链,吸引制造业回流。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资金、人力、政策等都会偏向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对消费部门的供给短缺,造成通货膨胀,同时不可避免压低社会消费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也是在抄作业,通过财政支出的手段吸引制造业回流,建立本土供应链,这一过程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只能再用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压制。

所有在美的企业与个人都要做好长期在高利率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准备。

深度分析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