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疫苗利好衝昏頭腦,全球央行不會駛離寬鬆貨幣政策的主道

宽松货币政策
發佈于: 11 月 12, 2020

本周,亞洲邊緣的一個小國向全球經濟釋放出一個重大的信息:不要因爲疫苗研發的利好消息而得意忘形。爲了刺激經濟,全球央行祭出巨大的刺激政策,現在離“寬鬆貨幣政策”的出口匝道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不僅如此,政策不僅不會收緊,各國央行更有可能加大支持力度。

本周一,輝瑞製藥Pfizer(NYSE: PFE)BioNTech SE(NASDAQ: BNTX)宣布他們的實驗性疫苗取得“卓越的”結果,這一重大利好推動股市暴漲。投資者再次押注全球經濟升溫,甚至開始揣測加息的可能性。

不過兩天后,新西蘭央行表示,疫苗幫助世界挺過Covid-19大灾難依然任重而道遠。如果你還沒聽懂什麽意思,該國央行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爲了刺激經濟,央行將爲銀行提供廉價貸款。如果你覺得央行官員們將會考慮是否收緊政策,那就大錯特錯了。疫情以來,再總結以往經濟復蘇的經驗教訓,央行的貨幣政策的邏輯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强勁就業市場以及觸及通脹率目標的預期已經不足以改變央行的想法,從華盛頓到惠靈頓的政策制定者們這次想要看到的經濟形勢的切實向好。

新西蘭央行這種謹慎態度是亞洲國家的普遍共識,澳大利亞上周五的預測透露出的關鍵信息就是,前方道路還很坎坷。失業率將在2020年底達到逼近8%的峰值,明年6月降至7.5%,一年後降至6.5%。央行的主要關注點是就業,通脹還在其次,價格上升的預期已經不再像以往那麽重要。澳大利亞央行行長菲利普·洛表示,通脹率必須出現實際的增長,這打破了過去幾十年的正統理念。

摩根大通駐悉尼經濟學家Ben Jarman表示,澳大利亞的量化寬鬆計劃只有6個月的時間,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央行幾乎不可能在寬鬆計劃結束時看到宏觀經濟的明顯改善,因此央行委員會届時將傾向于延長寬鬆計劃的期限。

此外,我們不能在經濟回暖與通脹率明顯回升之間劃等號,這一點很重要。作爲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和主要出口國,中國的通縮陰影顯現。政府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消費通脹3年多以來首次跌破1%,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只有0.5%。出廠價格降幅擴大。今年,中國人民銀行相比很多其他央行一直都更爲克制,甚至有迹象顯示中國央行曾經想要重新回到一個更加中立的立場。不過,最新的CPI數據讓這一切變得更加不可能。

甚至有些一眼看上去是像是監管上的措施,實際却充滿了貨幣政策的意味。周二,爲了减少負利率對銀行的負面衝擊,日本央行展開最大規模的行動鼓勵經營困難的地區銀行對它們的業務進行重組。日本的地區銀行多達100家左右,它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幷不止于負利率,還有諸如人口的快速萎縮以及技術變革等。因爲擔心會對銀行業造成傷害,日本央行在進一步推動負利率時會有很大的顧忌。通過銀行業改革,政府進一步降息時的輻射傷害就會降低。

最後我們不能不提美聯儲。美聯儲此前表示,支持在更長的時期內維持更低的利率,這一新的貨幣政策框架是今年最爲明顯的政策轉變。通脹率預計將觸及2%,或者是觸及2%的目標已經不够,央行官員們需要確信通脹率將穩定在這一水平。這意味著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明確支持,甚至可以說是歡迎通脹率捅破目標值。

疫苗研發取得突破自然是重大的好消息。但疫苗必須分發到位幷對經濟活動産生了切實的正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央行認定收緊貨幣政策的時機已經到來。放在以往,一個可靠的預期可能就足够了,但如今這已經行不通。

市場經常指責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們超前反應,1994年,2004年以及2015年政策開始收緊時,人們經常用“草木皆兵”來形容央行的反應。不過這一次,在經濟剛剛開始顯現出復蘇的苗頭時,央行們的政策選擇不是預反應,而是弱反應。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