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前賣飛英偉達的反思

發佈于: 2 月 23, 2024
編輯: Wendy Zhang

過去一周,全球資本都熱切地等待着英偉達財報的發布,聚焦的熱度絕對超出了對美聯儲的關注。

最終,英偉達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歷史,超預期的炸裂財報之下,股票又一次在超高位跳升,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大單日財富增長。

對美股市場來說,一天上漲超過16%並不少見,但疊加英偉達目前的體量,一個交易日市值增加2770億美元,絕對可謂逆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美股大盤乃至全球股票市場的大漲。

回頭看,英偉達用了24年的時間,市值突破了萬億美元關口,但從1萬億到2萬億僅用了8個月。最近短短兩年的時間,股價就漲了4倍,

估計就是因為對短期如此快速上漲的恐懼,帶來了財報發布前兩個交易日的股價調整,估計此時被震盪下車的投資者,真切體會到了「賣飛」的遺憾。

復盤近幾個交易日的走勢,很容易猜測到普通交易者「賣飛」背後的心理,這裡大致有幾個很難克服的認知陷阱:

「跌就必漲,漲久必跌」並非真理

這一句話看似特別「真理」,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指導意義。因為萬物周期輪迴,漲漲落落的過程中,讓人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同樣類似的話還有,「從來沒有隻漲不跌,也沒有隻跌不漲」、「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升得越高,跌得越慘」、「事出反常必有妖」等。

事實上,這些含混不清的論斷不只是沒有指導意義,而且也並不是所謂的「天然真理」。

仍以股市為例,將時間段拉長來看,整體確實處於一直上升的態勢,正如人類社會的財富一直在增長。究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宏觀經濟處於不斷擴張的過程,另外一方面,人類使用的法定貨幣也是一直在貶值。

再回到單一公司或產業股價短時間內出現暴漲,不管幅度看上去有多可怕,可怕的並不是股價暴漲本身,而是估值的暴漲。

確定的一點,估值總歸會回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數值,而高估值回歸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股價暴跌,一是業績出現快速增長。

而業績的增長也存在「反常識」的時刻。理論上,當一家公司成熟時,業績會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暴漲是成長股商業突破時的短期狀態,不可能長期持續,但「成長」與「成熟」的定義和分辨並不清晰。

尤其是當前已經持續幾年的大科技行情,一再突破了我們原有的認知,原來大象是可以起舞的,原來贏者不僅可以通吃,還能跨越不同的時代。

大趨勢之下博小利,容易賣飛

另外一個賣飛的理由更簡單,就是試圖做波段獲取更多利潤。畢竟單邊上漲的行情容易讓人感覺「高處不勝寒」,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希望落袋為安。

早前的特斯拉,今日的英偉達,都在教育我們,永遠不要和趨勢做對,也不要試圖交易波段,在趨勢沒有逆轉的情況下,不要輕易退出,更不要試圖另闢蹊徑,尋找下一支引領者。

在一家公司暴漲後,一個慣常的錯誤思維是「在同一領域內,尋找下一隻替代品」。但現實中,目前的新興產業呈現贏者通吃的態勢。

新能源車賽道的高速成長期結束之後,所有公司的股價都不斷腰斬再腰斬,相比之下,特斯拉仍然是股價最堅挺的一家。

當前AI熱潮下,跟隨英偉達狂舞的幾支股票表現也遠不及英偉達,而且向下調整的幅度更大。

英偉達到底值多少錢?技術小白的反推

英偉達到底值多少錢,目前市值是否高估,這是一個迷。按照當下的增長速度來看,市值並不算太高估,但是,這種逆天的業績增長速度能持續多久,沒人能確定。

高盛集團分析師率先將英偉達稱作「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獲得了市場的一致認可,從當前的狀況來看,這表述算不上搏眼球。畢竟一家公司的財報短期內對市場的影響甚至超過美聯儲,絕對稱得上「地球上最重要的」級別。

AI熱潮之下,美股市場的寬度進一步收窄,進入2024年,除了Meta算是給了一針強心劑外,蘋果、特斯拉都跌出了七大科技的行列,指數幾乎由英偉達一家拉扯向前。

市場對AI產業的期待,已經抵擋了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下調。不僅僅是美股,歐洲、日本、美國股市也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AI芯片成為當前科技巨頭們必備的基礎設施,而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擁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可以說是科技巨頭們的「軍備競賽」把英偉達股價推到了目前的高位。

亞德尼研究公司創始人Ed Yardeni指出,科技巨頭們對GPU的狂熱需求,反映在英偉達的股價上,現在的問題是,英偉達是否會面臨與思科類似的問題,一旦各大公司擁有足夠的服務器和算力來運行AI應用程序,對「AI基礎設施」的需求是否也將出現斷崖式下跌。

所以說,長期來看,英偉達的不確定性在於兩點:人工智能的市場到底有多大?英偉達的競爭地位能否保持?

2021年openAI發布chatGPT3.0版本時,木頭姐的報告預計未來人類還要34年才能啟動真正通用的AI系統。但2年後,隨着4.0版本的出世,這個時間預期一下子壓縮到了8年。按照科技不斷加速的特徵,可能最快再過2年,人類就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通用AI系統了。

另外有媒體爆料,Open AI的奧特曼正從中東地區籌集總計高達7萬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OpenAI的一項半導體計劃,並與英偉達展開競爭。

7萬億美元,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奧特曼即便有炒作的意味,但作為產業的第一推動者,他的判斷方向應該沒錯。那就意味着,短期內不用擔心算力需求見頂。

從競爭地位來看,英偉達的主要客戶高度集中,都是大科技公司,這些客戶同時也是資源充沛的競爭對手,如Meta, 谷歌,微軟,亞馬遜都在自研類似的芯片,再加上報道中橫空出世的奧特曼7萬億美元項目,英偉達的絕對壟斷優勢恐怕不會長期維持。

綜合來講,一個最重要的出貨指標就是,英偉達開始討論市場占有率和成本問題。

人工智能 美聯儲 美股 財報 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