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科技——繼超微電腦後的AI新寵?

發佈于: 6 月 6, 2024
編輯: Tony Liu

大家好,歡迎來到NAI熱投——你的熱點投資指向標!此前我們曾聊到過「異軍突起」的AI妖股——超微電腦 (SuperMicro),不過,還有一家電腦公司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也十分優異,漲幅高達80%,成為了市場追捧的香餑餑。它就是——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

戴爾的企業故事絕對稱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典範。1984年公司創立時,公司註冊資金僅有一千美金,而在2022財年戴爾的總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千億美金, 並在世界前500強企業中位列第34位。40年的時間裏,公司是如何快速發展的呢?這都要歸功於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 (Michael Dell)。

戴爾成功的秘訣在於發明了直銷模式,這被業界稱為「戴爾模式」(Dell Direct Model)。它的黃金三原則分別是:堅持直銷、摒棄庫存、與客戶結盟。簡單來說,就是由戴爾公司建立一套和客戶聯系的渠道,由客戶向戴爾直接發訂單,實質上是除去中間商。同時,戴爾的按單生產 (Build to Order) 優勢體現在庫存成本,不僅可以減少資金占用,還降低了行業產品降價風險。

顛覆性的直銷模式幫助戴爾一路打敗了IBM、AST、康柏等電腦同行,並連續5年占據全球第一的位置。不過,隨著市場容量的飽和以及競爭程度的加劇,過於依賴個人電腦市場的戴爾逐漸面臨天花板的壓力。2003年,戴爾電腦公司正式更名為戴爾公司,開始了多元化擴張之路,但對非電腦領域的大舉擴張似乎影響了對主業的關註度。筆記本電腦「爆炸門」和「換芯門」,以及財務造假等負面事件讓戴爾全球形象嚴重受損,陷入困境,並在2013年以244億美元私有化退市。

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當企業曾經的核心優勢已不復存在,這時需要的便是「壯士斷腕」的勇氣。創始人邁克爾戴爾的確是這樣做的。他重新執掌公司後,親手終結了自己創造的直銷神話,在渠道策略上開始重視渠道商和分銷客戶。短短五個月內,戴爾就與全球主要銷售商簽署了10-20份關鍵性的協議,通過不同的全球渠道與商店分銷公司產品。除了積極渠道變革外,戴爾還推動了向企業級IT市場的轉型。為此他接連並購了數十家企業軟件與服務類公司。2016年9月,戴爾以67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著名數據存儲廠商易安信 (EMC) 的並購。憑借這筆「蛇吞象」式的並購,戴爾一躍成為企業數據存儲領域的霸主,市場份額超過35%。至此,戴爾實現了華麗的轉身,成為融合了基礎架構、服務器、存儲和數據保護軟硬件一體化的科技公司,在軟件服務方面擁有了匹敵IBM等競爭對手的實力。2018年,戴爾科技借殼上市,再次登錄紐交所。重新上市後的戴爾科技繼續加快對存儲、網絡、雲計算等服務領域的轉型進程。目前它旗下擁有七大品牌,包括了戴爾電腦 (Dell)、戴爾易安信 (Dell EMC)、Pivotal、RSA、SecureWorks、Virtustream和VMware,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從戴爾近幾年的股價走勢圖中可以看到,公司股價從2023年3月之後開始強勢上漲,而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我們都不陌生: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橫空出世,掀起AI的新浪潮。2023年英偉達從芯片賽道彈射起步,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如今市值直逼蘋果。漲幅同樣驚人的是超微電腦,憑借與英偉達多年合作的裙帶關系,生生接住了這波「潑天富貴」。AI算力需求爆發為整個科技板塊帶來了空前的關註度。

2月底,戴爾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後,遠超市場預期的表現幫助公司股價一夜上漲30%。公司首席運營官Jeff Clarke在新聞稿中表示:「AI優化服務器持續增長,訂單數量幾乎環比增長了40%,積壓訂單幾乎翻了一番,本財年的銷售額達到29億美元。」 3月底,戴爾不僅推出了全新液冷服務器,還宣布與英偉達聯合擴展AI工廠的計劃。兩家巨頭「眉來眼去」,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在GTC大會上順帶提了戴爾一嘴,戴爾股價應聲飛漲。外界普遍認為戴爾已經成為英偉達最大的服務器供應商,搶走了本屬於超微電腦的蛋糕。

5月31日,戴爾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營收和利潤均超預期,但管理層預測AI服務器業務的高成本投入將拖累全年毛利率,利潤將承擔一定壓力。戴爾盤中一度下跌20%,但自今年年初以來,戴爾仍然累漲超過80%,表現遠超同期標普大盤。盡管毛利率數據不佳,但華爾街依然看好戴爾。資管機構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將戴爾定義為「既是增長股,也是價值股」,相對於其他AI公司而言市盈率仍非常低,其個人電腦和服務器業務的增長潛力均被低估。投行Evercore ISI也表示看好戴爾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前景,這將為公司吸引一些新的投資者,以及追蹤該指數的基金。

曾一度被迫退市,如今卻跟著英偉達一起坐上了賣鏟人的位置,四十歲的戴爾科技真可謂「老樹開新花」。和同屬於英偉達產業鏈的競爭對手超微電腦相比,戴爾的優勢是業務多元化,集成系統僅僅是其中一項。但隨著液冷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液冷服務器製造的門檻將越來越低,市場有可能會被戴爾、超威電腦和未來的惠普三家瓜分。誰能拿到英偉達的GPU,誰就能賣服務器。在同質化的市場中,一場內卷價格戰即將到來,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可能都會降低。

你覺得戴爾科技今年的股價表現是否可以超過去年同期的超微電腦呢?AI服務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你更看好哪家企業脫穎而出?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 NAI熱投 !

NAI熱投 人工智能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