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逻辑再变,“买入中国”仍具吸引力

中国经济增速
发布于: 2 月 22, 2023
编辑: Wendy Zhang

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让昨日美国三大股指遭遇2023年最差单日表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收低,道琼斯工业指数回吐了开年以来的所有涨幅。今日市场依然处于颓势。

要知道进入2023年,市场普遍认为宏观经济正由通货膨胀转向衰退,美联储不会再进行激进的加息,甚至有人预计年内可能出现降息。在这种预期之下,股市一改2022年的黯淡势头,开始活跃起来,早前腰斩有余的成长股们尤其受到青睐。

谁知刚刚公布的2月数据显示,美国企业活动反弹,制造业PMI初值从1月的46.9升至47.8,为近4个月的最高水平;服务业PMI初值从46.8升至50.5,触及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两个数据均好于市场先前预期的47.1和47.2。

这意味着市场都在预期的衰退可能不会来临,但并不是好消息,因为同样预示着为了控制通胀,最终的利率峰值可能比大家的预期都高,且维持高利率的时间将更长。

Prudential Management Associates投资总监丹尼尔·伯科维茨评论说:“目前债券市场几乎放弃了对2023年下半年加息次数有限和降息的乐观预期”。

按照摩根大通的策略团队所说:“从历史上看,股市通常不会在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前触底,在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前,我们从未看到过低点。”

美股遭遇最差一天,华尔街看空

初入2023年时,市场整体都预计美国会有一场经济衰退,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彻底改向的动力。不少交易员甚至预测联邦基金利率的峰值不会超过5%。也正基于此预期,股市反弹的势头一度非常强劲。

伴随着经济数据一再超预期,如今,经济衰退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这也使得股市多头纷纷退缩,而交易员开始考虑利率峰值有接近6%的可能性。

国债收益率比股市的反映更为直接,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跳升至4.729%,达到2007年7月24日以来交易时段最高收盘水平;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至3.953%,为2022年11月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交易员们正在应对高于预期的通胀数据。

众所周知,债券收益率的走高将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大型科技股更会承压严重。因为科技股的估值往往基于未来获利,而随着利率走高,未来获利会大打折扣。

受到美联储政策不会快速转向的影响,华尔街几大投行均表示看空后市。

摩根大通策略师Marko Kolanovic重申,投资者应当选择逢高卖出,反通胀趋势可能只是“暂时的”。没有充分理由确认下一轮涨势,股市反弹势头将在当前季度逐渐减弱,第一季度可能就是今年的高点了。

“今年前三个月可能标志着市场拐点,二季度和三季度美股将陷入跌势。由于美联储或在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高位,年底前基本面将再度恶化”。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Mike Wilso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市场对美联储转向的希望越来越小,基本面将进一步恶化。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Luca Paolini也对美国股票维持减持立场,“因公司利润或将受到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影响”。

富国证券认为,市场乐观情绪最终会消退。 

全球大通胀,为何中国压力相对小?

2022年美联储开始全力抗击大通胀以来,一直坚持将通胀目标锁定在2%。

不过,美国银行研究显示,发达经济体想在短期内使通胀回归2%的政策目标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历史上看,一旦通胀率突破5%的门槛,平均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

近期,美联储是否上调通胀目标成为华尔街热议的话题。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表示,美联储将无法在不打击经济的情况下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

他说:“美联储需要一个更高的通胀目标,比如3%到4%”。

最新消息,美联储承认愿意接受至少3年内通胀最低2.8%的水平。既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2.8%的水平,美联储是否还将理论上的通胀目标保持在2%,要取决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以及下一次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美国,本轮全球大通胀困扰着几乎所有经济体,就连日本的CPI指数都接连上涨。

但相比之下,中国物价保持总体平稳,2022年全年CPI上涨2%,低于3%的预期目标。2023年物价也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CPI和PPI都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有宽松的空间。

这种确定性使得“投资中国”成为资金的共同选择。

中国没有受到此次全球大通胀的压力,甚至可以逆全球紧缩货币趋势,这里面有多个原因。

首先就是货币没有超发,疫情期间,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大水漫灌的情形,在中国并没有发生,这也是物价保持稳定的基础。

其次,中国对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过度依赖,能源与粮食供应有保障。能源方面,煤炭的稳定供应保证了电力供应。粮食方面,受国际市场影响也不大。粮食和能源能够做到供应保障,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一下子变小。

另外,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拥有最发达的基础建设网络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够保证工业品和服务业的充足供给,有助于消费价格的稳定。

在通胀和衰退两大不确定性依然蔓延的2023,中国很大可能会比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更快的经济增速,这里面有几大优势。

首先,受疫情防控影响,中国经济2022年基数较低,使得2023年的经济增速会高于潜在增长水平。

另外,从经济政策来看,新一届政府上任,同时疫情的影响因素成为过去,全国上下都以抓经济为主旋律。加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美国等其他经济体,更有底气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财税及产业政策,共同推动经济上行。

两厢对比,难怪新年伊始,资金就开始冲进中国市场。随着交易逻辑再由衰退走向通胀,美股进一步下滑,退出的资金会寻找更为确定的机会。

COVID-19 中国新闻 深度分析 美联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