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雷股价还大涨,苹果为何不一样?

业绩暴雷
发布于: 2 月 3, 2023
编辑: Wendy Zhang

亚马逊谷歌苹果三大科技巨头都在2月2日盘后发布了最新季报,结果三家企业在该季的营收利润都齐齐暴雷,显示出疲软的宏观经济对这些大企业业务冲击超出预期。

原本当日在鲍威尔偏鸽的态度之下,市场的风险偏好变高,整个科技股板块像过年一样一派喜气上扬,Meta更是一度飙升23%,纳斯达克100指数大涨3.59%收盘。

结果,盘后三大科技巨头不如人意的财报给市场泼上了一盆冷水,股票盘后纷纷下跌。

谁知第二天也就是周五,苹果股票低开后迅速上扬,逆势上涨,最高涨幅超过4.3%,最后大涨2.44%收盘。

理论上,财报“暴雷”股价都会大跌,更何况周五大盘也没能延续周四的大涨趋势,纳斯达克指数出现大跌,苹果为何就不同呢?

当季业绩到底差在哪里?

苹果最新发布的财报可谓全面逊于预期。

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1171.54亿美元,同比下降5.49%,低于分析师早前预估的1214亿美元;净利润为299.98亿美元,同比下降13.4%,同样低于市场预期的309.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88美元,同比大跌10.9%,逊于市场预期的1.94美元,

这是苹果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收入下滑,也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未能达到华尔街的利润预期。

将收入细分来看,公司的“拳头产品”iPhone销售额657.8亿美元,逊于预期的683亿美元,同比下跌8.2%,是2020年3季度以来首次同比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管控带来的生产中断,供货不足。

苹果Mac电脑销售额77.4亿美元,远逊市场预期的96.3亿美元,同比跌28.7%。可穿戴设备收入同比下滑8.3%。

一堆硬件产品中,只有iPad销售收入同比增30%。而近年来被视为苹果收入增长引擎支柱的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4%,也是公司4季度史上最慢。

唯一符合预期的是公司当季毛利率仍然达到42.96%,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老大,保持着非常优异的状态。

要说该财报中最大的亮点则是,苹果宣布到2022年底全球激活的苹果设备达到20亿部,较去年1月多出2亿部,是7年前的两倍。

库克认为这是“实现了一个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这一现象展现出消费者从安卓阵营转投苹果,以及许多消费者首次尝试购买苹果手表。

分析此次苹果公司业绩全面下滑的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供给端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疫情导致的生产中断,使得iPhone14交付量不足;另外则是需求端的问题,智能手机业务整体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还有一点是汇率问题,作为一家全球公司,苹果非美国地区的收入受到美元强势的影响。

库克表示,如果按照固定汇率来计算的话,公司追踪的绝大多数地区市场收入同比都有增长。

关于过去一季生产端的出现的问题,库克估算,如果没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应链问题,iPhone的营收应当能同比上升。

库克还强调,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苹果的产量和交付量都将受益,目前iPhone的产能已经恢复到令公司满意的水平。

这样来看,三大原因其中两部分都是短期问题,市场无需过度担忧,但对于需求端——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则是强如苹果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目前来看,苹果下注虚拟现实设备市场尚无明显收入预期。从微软大手笔注资当下最为火爆的ChatGPT,股价并没有太大反映可以看出,当前投资者买入苹果股票并不是对某个概念进行炒作,还是对其当下的商业模式及未来收入表示看好。

不跌反涨,巴菲特早就给出原因

此次苹果出现业绩暴雷,股价还能逆势大涨,可以从巴菲特买入的逻辑来看。

众所周知,早年的巴菲特一直表示自己“不买科技股”,因为他极为看重公司的护城河和资本回报能力,非常厌恶不确定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科技股定价。

不曾想,到了老年,苹果居然成了他最为重仓的持有股,也为他的长青业绩填上了非常浓重的一笔。

但是,他多次强调苹果在他眼里是有着强大护城河的消费品公司,而不仅仅是科技公司。

股神这么说绝对不是为了维持自己“不买科技股”的人设,只是说明科技股同样可以凭借优越的商业模式,打造强大的护城河,成为持续为股东创造回报的价值股。

2022年美股科技成长股的大崩盘,让这一点变得更为清晰,那些资金炒作随风起舞的科创成长股,分分钟能被市场打回原形,而已经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

科技创新是跳跃式发展,没有谁能够永远保证处于一线,但用户则是公司实实在在的收入保障,很明显,如今苹果9.35亿、且仍在不断增长付费订阅用户,以及20亿激活设备成为公司护城河的最佳指标。

就在这让人绝对失望的一期财报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正进入苹果生态系统,并且愿意在应用程序及订阅上付费。

尽管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已经放缓,但苹果生态中的用户会为公司带来持久的收入,而且带来更多升级到新硬件的需求。

深度分析 科技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