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认错!美股3月完美收官

美股 us stocks
发布于: 3 月 31, 2023
编辑: Wendy Zhang

尽管遭遇了多家银行暴雷的恐慌风波,而且至今危机还没彻底宣告结束,3月份美股依然在科技板块的带动下坚挺收官。

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双双创下了近6周新高,纳指又一次进入了自低点增长20%的技术性牛市。

进入3月以来,华尔街分析师们几乎一致看空,再次被市场重重打脸。

“大空头”Micheal Burry居然发推文承认之前的卖出建议是错误的。在股票市场上,预测错误常见,但认错的却很少见。

“大空头”一战成名后,多次误判 

早在2月1日美联储会议前夕,“大空头”Micheal Burry就发布了只有一个“卖”字的推文。随后,他迅速隐藏了这条推文,并清空了账户。

但不知为何,一周之后,他又将推文重新放出来,并加上了一条评论,暗示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又将重演。“大空头”的这一操作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就在他发出卖出的警示之后,美股先是一路冲高,接着就迎来银行倒闭潮引发的恐慌,银行股遭受大幅抛售引发暴跌,只不过科技股还相对坚挺。

随后美联储仍坚持加息25个基点,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使得大盘在短期内快速动荡。

不过,银行危机看起来很快得到了控制,投资者们的紧张神经也安稳下来,在大型科技股的带动下,美股跌势逐渐逆转,一季度算是完美收官。

这也验证了Micheal Burry早前的预判明显错误。

3月30日,他再次发推文,承认自己早前的卖出建议是错误的,同时恭喜抄底大军们将股票推高到了超出他预期的水平。

他在推文中写道:“从1920年代至今,你们这样的逢低买入(BTFD)一代是前所未有的。”

表面上来看虽然是认错,但话里有话还让人看到有几分对现在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看不惯的情绪。

Micheal Burry因为成功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并逆向操作获得巨额收益而一战成名,并得“大空头”的名号。

早在2005年,美国房产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他就嗅到次贷危机的气味,笃定美国房价和相关金融资产在未来3年会蒙受巨大亏损,并果断做空。

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他的逆向操作为他赚取了1亿美金提成,其管理的基金收益更达到489%。

出道即巅峰,2008一举成名之后,Micheal Burry的预言大都被验证是错误的。

最明显的一次,他在2020年12月发推说,正在做空特斯拉,认为公司股价高得离谱,并建议马斯克通过发行股票为债务融资。然而,特斯拉股价继续上涨,后来全年涨幅达到近700%,

2020年,他是第一批押注GameStop的知名投资者之一,但在GameStop成为WSB论坛Meme股之前就卖掉了全部持仓,错过了该股2000%的暴涨。

他表示GameStop股票的大幅上涨是“不自然、疯狂和危险的”,这个判断虽然非常正确,但他同时表示GameStop之后不会再有类似的狂热,随后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测再次失误。

三月市场打脸华尔街分析师

事实上,不仅仅是Micheal Burry,大部分投行对于2023年3月的行情预测都是非常悲观的。

再进一步说,这种错误也不仅仅发生在2023年3月,在大部分时间段,分析师无论是就个股还是大盘指数的预测都是对少错多。

曾经有研究显现,如果按照分析师们的预测和建议进行投资,最终收益会比抛硬币还低34%。

简单来说,在一片涨势中,分析师们倾向于一路看多;在一片颓势中,分析师们倾向于一路看空。很少有人能够预测出市场的转折点,在变盘之年,预测的偏差更会大到离谱。

根据FactSet汇编的数据,分析师对2022年美股指数预测出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偏误,标普指数高估了近40%。

这种预判偏差自分析师行业出现伊始就一直存在,但近两年看上去尤其之大。背后原因一方面在于证券分析师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近两年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加剧了预测的失误。

传统来讲,很多投行会根据销售部门的佣金情况对分析师做出评估,公司高管也会查看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所促成的生意量数据。“卖出”的建议所带来的生意,远不如“买入”建议那样多。

在这种机制指引之下,分析师给出的预测和建议必须服从于销售情况,公司反而并不那么在乎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所以,各大投行给出的预测报告往往不是基于投资者的利益,而是更多基于公司的佣金考量。

另外,目前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使得预测偏离现实的程度越来越高。

受社交媒体的影响,大批散户投资者涌入市场。通过社交媒体和新型交易软件,他们可以更为轻松地发布、传播信息,聚集力量进行股票的买卖,在短期内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影响市场的力量。

而同期,在传统投行分析报告所依赖的数据模型中,散户的资金和情绪基本不占任何权重。

现实的情况下,尽管大部分靠情绪指引的散户最终都是被割的韭菜,但短期之内的力量会对某家公司甚至指数走势产生强大的指引作用。

这股力量已经多次得到市场的证实,也成为分析师对自己预测报告不准的甩锅对象,包括高盛在内的投行都曾公开表示,是大批散户的狂热参与让他们的预测偏离。

甚至,针对此次硅谷银行等一系列银行出现的挤兑破产潮,也有很多监管层及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社交媒体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可见,在新的科技时代,无论是监管还是市场分析,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泛滥的时代,能够辨别信息发布背后的利益关系,成为投资者的必修课。

深度分析 美股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