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認錯!美股3月完美收官

美股
發佈于: 3 月 31, 2023
編輯: Wendy Zhang

儘管遭遇了多家銀行暴雷的恐慌風波,而且至今危機還沒徹底宣告結束,3月份美股依然在科技板塊的帶動下堅挺收官。

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雙雙創下了近6周新高,納指又一次進入了自低點增長20%的技術性牛市。

進入3月以來,華爾街分析師們幾乎一致看空,再次被市場重重打臉。

「大空頭」Micheal Burry居然發推文承認之前的賣出建議是錯誤的。在股票市場上,預測錯誤常見,但認錯的卻很少見。

「大空頭」一戰成名後,多次誤判

早在2月1日美聯儲會議前夕,「大空頭」Micheal Burry就發布了只有一個「賣」字的推文。隨後,他迅速隱藏了這條推文,並清空了賬戶。

但不知為何,一周之後,他又將推文重新放出來,並加上了一條評論,暗示2000年互聯網泡沫危機又將重演。「大空頭」的這一操作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就在他發出賣出的警示之後,美股先是一路沖高,接着就迎來銀行倒閉潮引發的恐慌,銀行股遭受大幅拋售引發暴跌,只不過科技股還相對堅挺。

隨後美聯儲仍堅持加息25個基點,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使得大盤在短期內快速動盪。

不過,銀行危機看起來很快得到了控制,投資者們的緊張神經也安穩下來,在大型科技股的帶動下,美股跌勢逐漸逆轉,一季度算是完美收官。

這也驗證了Micheal Burry早前的預判明顯錯誤。

3月30日,他再次發推文,承認自己早前的賣出建議是錯誤的,同時恭喜抄底大軍們將股票推高到了超出他預期的水平。

他在推文中寫道:「從1920年代至今,你們這樣的逢低買入(BTFD)一代是前所未有的。」

表面上來看雖然是認錯,但話裡有話還讓人看到有幾分對現在市場參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看不慣的情緒。

Micheal Burry因為成功預言了2008年金融危機,並逆向操作獲得巨額收益而一戰成名,並得「大空頭」的名號。

早在2005年,美國房產市場最火爆的時候,他就嗅到次貸危機的氣味,篤定美國房價和相關金融資產在未來3年會蒙受巨大虧損,並果斷做空。

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他的逆向操作為他賺取了1億美金提成,其管理的基金收益更達到489%。

出道即巔峰,2008一舉成名之後,Micheal Burry的預言大都被驗證是錯誤的。

最明顯的一次,他在2020年12月發推說,正在做空特斯拉,認為公司股價高得離譜,並建議馬斯克通過發行股票為債務融資。然而,特斯拉股價繼續上漲,後來全年漲幅達到近700%,

2020年,他是第一批押注GameStop的知名投資者之一,但在GameStop成為WSB論壇Meme股之前就賣掉了全部持倉,錯過了該股2000%的暴漲。

他表示GameStop股票的大幅上漲是「不自然、瘋狂和危險的」,這個判斷雖然非常正確,但他同時表示GameStop之後不會再有類似的狂熱,隨後的事實證明了他的預測再次失誤。

三月市場打臉華爾街分析師

事實上,不僅僅是Micheal Burry,大部分投行對於2023年3月的行情預測都是非常悲觀的。

再進一步說,這種錯誤也不僅僅發生在2023年3月,在大部分時間段,分析師無論是就個股還是大盤指數的預測都是對少錯多。

曾經有研究顯現,如果按照分析師們的預測和建議進行投資,最終收益會比拋硬幣還低34%。

簡單來說,在一片漲勢中,分析師們傾向於一路看多;在一片頹勢中,分析師們傾向於一路看空。很少有人能夠預測出市場的轉折點,在變盤之年,預測的偏差更會大到離譜。

根據FactSet匯編的數據,分析師對2022年美股指數預測出現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偏誤,標普指數高估了近40%。

這種預判偏差自分析師行業出現伊始就一直存在,但近兩年看上去尤其之大。背後原因一方面在於證券分析師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近兩年社交媒體的興起也加劇了預測的失誤。

傳統來講,很多投行會根據銷售部門的佣金情況對分析師做出評估,公司高管也會查看分析師推薦的股票所促成的生意量數據。「賣出」的建議所帶來的生意,遠不如「買入」建議那樣多。

在這種機制指引之下,分析師給出的預測和建議必須服從於銷售情況,公司反而並不那麼在乎分析師的預測準確性。所以,各大投行給出的預測報告往往不是基於投資者的利益,而是更多基於公司的佣金考量。

另外,目前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也使得預測偏離現實的程度越來越高。

受社交媒體的影響,大批散戶投資者湧入市場。通過社交媒體和新型交易軟件,他們可以更為輕鬆地發布、傳播信息,聚集力量進行股票的買賣,在短期內成為一股非常重要的影響市場的力量。

而同期,在傳統投行分析報告所依賴的數據模型中,散戶的資金和情緒基本不占任何權重。

現實的情況下,儘管大部分靠情緒指引的散戶最終都是被割的韭菜,但短期之內的力量會對某家公司甚至指數走勢產生強大的指引作用。

這股力量已經多次得到市場的證實,也成為分析師對自己預測報告不準的甩鍋對象,包括高盛在內的投行都曾公開表示,是大批散戶的狂熱參與讓他們的預測偏離。

甚至,針對此次硅谷銀行等一系列銀行出現的擠兌破產潮,也有很多監管層及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社交媒體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可見,在新的科技時代,無論是監管還是市場分析,都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泛濫的時代,能夠辨別信息發布背後的利益關係,成為投資者的必修課。

深度分析 美股 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