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光速倒闭,惊魂的不只是银行业

硅谷银行倒闭
发布于: 3 月 10, 2023
编辑: Wendy Zhang

美联储连续快速的加息没能把通胀压下来,但极端的市场恶果却开始显现。

3月9日,硅谷银行(NASDAQ:SIVB)遭遇流动性危机,为弥补巨额亏损提出再融资方案后,直接导致股价崩盘,连带把整个美国银行股板块拖下了水。

次日,硅谷银行宣布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银行业的危机仍在持续发酵。整个华尔街都在观望,这究竟会是个孤例,还是又一轮金融海啸到来的预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直以来,硅谷银行都凭借其独特的客户群体和商业模式表现良好,前两年更是增长迅猛,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120亿美元,位列美国银行业第16位。

今年2月14日,硅谷银行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2023美国百大银行”榜单,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国第20位。

这说崩盘就崩得这么彻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回过头再来分析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些曾经成就它的商业模式优势,随着形式的变化都成为倒下时的助力。

而且,此次受影响的不只是银行业,小盘科技公司可能遭受更大的直接重创。

硅谷银行何方神圣?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硅谷银行专注于为计算机、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以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信贷服务。

一般来讲,因为风险太大,普通商业银行不太涉足科创企业信贷市场,硅谷银行通过与风投资本合作,创造了一套看上去“躺赢”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其业务跟着风投走,风投在哪里,硅谷银行就到哪里。

简单地来说,创投企业获得风投基金投资后,就有可能从硅谷银行获得一定比例地贷款,通常是风投投资金额的1/4。

对于这些贷款,硅谷银行收取的利息会比一般企业贷款要高,同时也可能获取一定比例的企业认股权证,潜在收益进一步加大。

风险方面,银行利用风险投资的专业知识和眼光,已经筛选出相对有发展前景的创投企业。另外一方面,引进风险投资做第三方担保,同时要求以知识产权做抵押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另外,在风投公司有项目投入但流动性短缺的时候,硅谷银行也会为其提供过桥贷款支持。

硅谷银行还要求贷款企业将资金账户开在本行,这就意味着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资金都会成为银行的存款,同时银行还可以藉此对企业日常资金进出情况进行监控,从侧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及时对缺乏资金还贷的企业进行流动性预警和提前处置。

这一流程看下来就可以知道硅谷银行为何可以实现快速增长,又一夜崩塌了。要知道在2020年和2021年美联储大放水的时代,中小科技企业估值飞天,大量资金都涌入这些企业。

而这些科创企业会把闲置资金存在硅谷银行,在这种状态下,硅谷银行总资产一路走高,2021年直接翻倍,达到了2019年的近4倍。这些资产主要来自企业融资后的存款,对银行来说也就是负债。

手上有这么多钱,硅谷银行自然选择直接赚利差,大量买入了美国国债和其他政府支持的债务证券。

按照常态,这种手握买国债赚利率差简直是妥妥的躺赢,几乎没什么风险。然而,接下来的事情不仅不是“常态”,而都是最极端的“非常态”。

首先,伴随着快速加息利率飙升,债券价格随着收益率上升而下跌,而硅谷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是在2022年之前,利率仍然相对较低的时候购买的。

公开资料显示,硅谷银行21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组合收益率为1.79%,期限为3.6年。而现在的3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达4.7%,这差距一目了然。

仅仅这一点还不会导致挤兑,偏偏是因为同一原因,存款端同期也出现严重问题。

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是风险投资公司和初创高科技企业,2022年美股的崩盘最受伤的也就是这些企业。

大家都知道风投企业和小盘科技股都非常依赖活跃的IPO市场来获取资金,2022年美股IPO市场极为冷淡,无论风投还是科创企业都受到流动性压力,现金耗尽后被迫提取存款。这意味着,硅谷银行的存款快速下降,支付压力极大。

有报道称,根据硅谷银行最近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该行1610亿美元的存款中有93%以上没有保险。这样几项叠加,遭遇挤兑之下迅速破产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个案还是行业风险?小盘科技股受损

硅谷银行的暴雷让大家更清晰地意识到整个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但是否会造成行业系统性挤兑,应该没那么悲观。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房产泡沫的破裂引起,当时倒闭的雷曼兄弟可谓重押在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务,从前端放贷款,到中端的打包贷款,到后端发行销售以贷款为抵押的衍生品证券,可谓一条龙从头到尾吃遍整条产业链,最后随着房产的崩塌而破产。

此次硅谷银行的暴雷本质与雷曼兄弟类似,只不过其原因在于科创板块的崩盘带来的双重挤压。

但整体而言,科创企业对整个社会金融带来的影响,要比房产的范围小得多,引发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更小,只不过是将银行业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地展现出来。

与硅谷银行一样,美国所有银行都把大量资金投向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这些投资随着美联储的快速加息遭受亏损,不过从比例来看,没有那么严重。

另一方面,与硅谷的存款主要来自科创企业不同,大银行客户群分布较广,既有个人,又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从目前的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出现储户挤兑的风险不大。

不过,除了银行业外,以硅谷银行在相关业务的江湖地位,估计会有大批科创企业及创投基金受到直接的资金损失,成长股的复苏可能会因此放缓,这一点值得投资者关注。

深度分析 科技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