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Dalio擔憂央行破壞了自由的資本市場,這完全沒有必要

Ray Dalio
發佈于: 7 月 8, 2020

上周,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Ray Dalio對于資本市場表達了擔憂,認爲當前的市場已經不是自由市場。不過,這種擔心基本上站不住脚。不可否認的是,爲了應對COVID-19危機,全球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大幅擴張,這意味著當前金融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已經是中央計劃而非市場力量。但是,這幷不必然意味著資本市場“是不自由的”。

政府協調的停産停工把公共衛生安全置于自由企業之上,這沒有爭議。停産停工導致全球經濟的流動性出現巨大壓力,這也是事實。

不過,全球央行的應對措施更應該被理解爲是對自由市場的支持而非破壞。央行的主要任務是緩解流動性衝擊,這是它們的核心職責。要說不同之處,不過是衝擊以及政策工具的規模不同而已。

此次的規模巨大。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合計資産總額占這些國家合計GDP的比重高達49.2%,而2008年和2019年分別只有大約10%和36%。

與此同時,衡量12大經濟體M2數據的一項彭博社指數顯示,這些經濟體今年的總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6.1萬億美元至創紀錄的$86.8萬億。這一增幅要比前兩年的合計增幅還要高,幷且逼近2017年創紀錄的8.38萬億美元。

不過,央行大肆放水是爲了應對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嚴重的金融緊縮。從2月末至3月中旬,Libor-OIS利差躥升67個基點至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79個基點。Libor-OIS利差反映的是全球銀行體系的信貸壓力,利差擴大被視爲銀行間拆借的意願下滑。

不過,這可以被簡單視爲COVID-19引發的信貸風險的衡量指標嗎?不太可能。同期,美國國債的買賣價差——買家找到賣家的難易程度指標,即市場流動性指標——飈升最高500%,同樣也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從未有過的走勢。

美國聯邦政府似乎幷不存在沒錢花的問題。事實上,美國國債以及其他主權債券的收益率剛剛暴跌至歷史低點。相反,銀行對于自身的日常流動性需求沒有把握,因此不願買賣規定數量的美國國債。

這種情况在整個信用市場——從市政債券到風險更高的企業債——普遍存在。市場停滯幷不是出于對于借款人信用狀况的擔憂,而是因爲現金需求實在太高。

2007年之前,美聯儲處理這種情况只需要大幅下調利率即可。不過現如今,聯邦基金利率爲零,銀行甚至需要爲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所有,美聯儲想要獲得同樣的效果,就必須買入一定數量的債券。

然而,重點在于,美聯儲以及全球其他央行背後的動機都是一樣的:確保現金短缺不至于導致信用市場停滯。對于央行史無前例的干預措施感到擔憂的人應該放寬了心。有的時候,爲了維持一個正常運行的自由市場,實施一些貨幣政策的協調是有必要的。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