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石油需求預測,IEA和歐佩克“幹起來了”,後果很嚴重

因为石油需求预测,IEA和欧佩克“干起来了”
發佈于: 3 月 14, 2024

有句話說得好,屁股決定腦袋,這放在任何行業都行得通,石油行業也不例外。談起石油需求的預測,絕對少不了國際能源署(IEA)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這兩大組織。不過,最近這兩大組織就石油需求的前景分歧越來越大,甚至有點互相掐架的火藥味了。

IEA和歐佩克“幹架”不要緊,苦的是分析師和投資者。如果因為它們的預測做了糟糕的投資決策,肉痛的只能是投資者自己。因此,誰的預測真的靠譜?這成了當前一個非常嚴肅且關乎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

首先需要指明的是,這兩大機構都做不到絕對的公正,不偏不倚。

先說IEA,該機構自從一家單純的信息提供商轉型為能源轉型遊說機構之後,有關石油需求的預測對石油行業是越來越不友好,經常性地低估需求。歐佩克更無需多解釋,石油出口就是這些成員國的既得利益,石油賣得越多,它們的獲利就越大。

IEA的傾向性在2021年5月發佈的《淨零路線圖》當中表現地最為明顯。在這份報告當中,該機構表示,由於能源轉型的速度足夠快,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必要性已經不存在。但到了同年11月,該機構又稱存在供給短缺風險,呼籲加大油氣勘探投資。

基於2008年以來的數據分析,IEA和歐佩克的石油需求預測的差值達到了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2月的石油市場報告當中,IEA預測今年的石油需求將小幅增長120萬桶/日,原因是疫情後的需求復蘇步伐放緩。相比之下,歐佩克維持原來220萬桶的增速預期不變,相差整整100萬桶。

這是短期預測,長期來看,IEA去年預計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一同觸峰的還有天然氣和煤炭。這一預測直接觸碰到了歐佩克的敏感神經,反應也是相當激烈:歐佩克嚴正警告IEA停止將能源政治化,指責該機構不惜犧牲預測的準確性,無腦唱多能源轉型。

IEA的前石油市場部門主管Neil Atkinson解釋說,兩家機構都受限於自己的立場,這也是它們的需求預測出現如此巨大鴻溝的原因所在。

有關石油需求的預測,機構存在傾向性和偏見不可避免,如果信息的使用者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問題也不大。但是,如果這些帶有偏見的預測被不斷地分享和放大,信息接受者對於石油需求增長前景的認知就會被扭曲,最終影響到他們的投資決策。

天然氣 油氣 清潔能源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