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聯手OpenAI 股價暴漲 玄機何在?

發佈于: 6 月 20, 2024
編輯: Wendy Zhang

大家好,歡迎來到NAI熱投——你的熱點投資指向標,本期將聊聊曾經的股王——蘋果。

我們曾在《造車失敗,AI競賽落後,去中化的蘋果還有救嗎?》一期中聊到蘋果「內憂外患」的困境,導致股價拉胯被踢出「神奇七俠」。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英偉達一路狂飆,微軟穩紮穩打,而蘋果卻連續走出四根月陰線,直到5月發布財報宣布史無前例的高額回購,股價才算出現反彈。

6月11號,蘋果在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與OpenAI合作,將ChatGPT集成到iPhone、iPad和Mac等系列產品中,算是正式入局當前火到爆的AI產業。

華爾街以極大的熱情為蘋果和OpenAI的合作喝彩,蘋果股價連續大漲3天,一度又榮登市值榜首。當然,英偉達和微軟也並沒閑坐著等,而是一同上漲,而且從漲勢的持久度來看,英偉達仍然占據上風。

目前,這三家公司的最新市值都超過了3.2萬億美元,遙遙領先第四位的谷歌,形成了三強鼎力的局面。

此次蘋果牽手OpenAI,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算是低成本入局產業圈。作為一個AI領域的後來者,蘋果此番操作,對公司及產業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在個人消費電子領域,蘋果公司絕對稱得上「神」一般的存在,但近半年股價表現卻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墊底。背後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業績增長乏力,銷售額與利潤率都雙雙出現下滑跡象。

業績下滑的原因在於,公司的傳統產品銷售步入成熟期,又沒有新的產品跟進。

在這其中,中國市場又占了較大因素。2024年1季度,中國區iPhone的銷量大幅下滑19%,市占率由去年同期的第1滑落至第3位。

同時,在電動車市場極度內卷的大環境之下,蘋果又被迫叫停了電動汽車項目。幾百個人,花費了10多年時間,用了數億美元,說不幹就不幹了。這成為蘋果歷史上少有的重大項目暫停,沒能續寫推出新產品就火爆的傳奇,難免讓市場感慨,廉頗老矣。

巴克萊投資分析師在看空蘋果的研報中表示:「2024年的iPhone 16系列不會扭轉目前所看到的需求下降趨勢,且預計iPhone 16沒有任何令人驚喜的功能升級。」

這位分析師很可能遭遇打臉,與OpenAI合作有望成為iPhone 16的最大亮點,扭轉市場對iPhone的看空。

盡管業績增長步入瓶頸期,到目前為止,蘋果公司打造的軟硬件生態,依然是用戶體驗最好的數字世界。而且,全球消費能力最強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會選擇iPhone作為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接口。

這龐大的、極具黏性的高質量用戶群,構成蘋果極深的護城河。也意味著,即便蘋果已經步入成熟期,在很長時間內,都會是擁有超強現金流的價值股。

估計這也是此次OpenAI選擇和蘋果合作的原因。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合作,蘋果不會支付任何費用,而是通過蘋果的分銷系統推廣OpenAI的品牌和技術。

在開發者大會上,蘋果還表示,打算「在未來增加對其他人工智能模型的支持」,這顯然是對ChatGPT競爭對手的一個含蓄暗示。

對AI產業來說,此次老牌蘋果牽手新秀OpenAI,意圖非常明顯,就是促進AI場景落地,催生更多的商業模式。在to C領域,蘋果不出,誰與爭鋒?

大家一直在追問的,這波由少數大公司飛速上漲帶動的AI行情會不會像當年的互聯網泡沫,隨時崩塌?答案是不會。

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缺乏商業模式只是資金空轉,此次AI行情在於,雖然看起來相關公司股價漲得嚇人,但業績增長基本可以與之持平。

眾所周知,所有對AI的需求都有利於鏟子股英偉達的業績上漲,幾大科技公司的軍備競賽讓英偉達賺得盆滿缽滿。

再來細看微軟、蘋果與OpenAI之間的合作關系:

微軟是OpenAI獨家雲計算供應商,OpenAI在微軟的Azure雲計算系統上托管ChatGPT,這當然需要付費給微軟。使用ChatGPT的人越多,OpenAI需要支付的雲托管費用就越高。

在目前的架構下,OpenAI與蘋果的合作,肯定會給微軟雲帶來更多收入。這裏OpenAI是付費者,不過公司不可能白白付費,蘋果擁有龐大的高消費力用戶,OpenAI肯定會探尋獲取更多收入的途徑。

可以看出,這些巨頭之間的合作,都能給彼此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正如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所說:「如果存在AI泡沫,那更多地是需求的泡沫,而非純粹的股市泡沫。」

當前英偉達則繼續主導AI GPU市場,蘋果將ChatGPT接入蘋果產品,致力開發Apple Intelligence,有望帶領新一代iPhone重回銷售巔峰。微軟則剛跟Brookfield簽署了100億美金的協議,開發可再生能源產能,以滿足AI和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OpenAI也有望在蘋果的帶動下轉型為真正的營利性公司。

最終的問題在於,消費者對於AI產品的需求能否達到市場早前的預期。蘋果入局了,這個問題應該很快就能獲得驗證。如果蘋果都不能通過AI賺到錢,那就是產業被暫時證偽,可怕的崩盤也會隨之而來。

你覺得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有多高?對蘋果9月的秋季發布會有何期待?新產品的亮相能否幫助蘋果、甚至整個AI產業鏈股價再創新高?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 NAI熱投 !

NAI熱投 人工智能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