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千年不遇”的氣候危機,成就了賈躍亭

气候危机 贾跃亭
發佈于: 7 月 23, 2021
編輯: Wendy Zhang

這兩天鄭州的洪水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而於此同時的金融圈,人們都在談論那個東山再起的賈躍亭。一場猝不及防的氣候危機與賈躍亭重回大眾視線之間,卻有著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聯繫。

7月22日,在A股欠下一堆債務的賈躍亭居然能夠捲土重來,帶著他的電動車品牌法拉第未來(NASDAQ:FFIE)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不管賈躍亭能否回國處理債務,不妨礙他繼續高呼“為夢想窒息”。

同期,伴隨我們的全球頭條新聞都是些“千年不遇”的災難。過去的這段時間,“千年不遇”似乎已經成為司空見慣。

進入夏天以來,北美進入燒烤模式,一直以涼爽著稱、不知空調為何物的美加西海岸經歷了超過40度的超高溫熱浪,被氣象專家稱為“千年不遇”;進入7月,肆虐的洪水襲擊西歐,德國發生了“千年不遇”的大雨;隨後“千年不遇”的暴雨又到河南興風作浪。

氣候危機,總歸是天空不作美,人類在遭殃。

造車潮與“千年不遇”

此次賈躍亭帶著他的法拉第未來通過SPAC上市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共計融資超過10億美元。

在上市當天,公司的CEO畢福康表示,會遵循此前承諾,在融資後第9個月交付第一台FF91,第12個月實現量產,預計未來在中國的銷量能接近全球總銷量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來自美國和歐洲。

因為賈躍亭在A股曾經吹過又崩了的泡沫實在太大,給投資人留下過於深刻的教訓,此次市場並不待見上市的FF,更多的是懷有看戲的心態。

但無論如何,一個有過如此劣蹟的人能夠從新加坡市場騙到A股,再一路走到美國納斯達克,這其中賈老闆吹牛皮忽悠的功力固然不可小覷,但另一方面也再次證明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渴望。

2017年賈躍亭開始提出造車夢想時就無人看好,也稱為壓倒樂視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如今來看,賈雖然在經營上一無可取,在選擇賽道的眼光上確實不錯。

到2021年,雖然選取進入的方向不一,但包括谷歌蘋果華為小米在內的中美科技巨頭們全部宣布涉足電動汽車領域,無一缺席。政策與資本市場對此熱潮也極為配合。

進入造車業的門檻動輒百億,實在太高了,在如今活下來的一批企業中,就連領頭羊特斯拉一路也都幾經生死,過程驚心動魄,但是這都不能阻擋科技巨頭進入的腳步,究其根本仍然在於碳中和的勢不可擋。

事實上,早在2018年11月,歐盟委員會就發布了長期願景,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氣候中和的目標。但今年,氣候危機、環保等問題以極其慘烈的方式擺在了人們面前。

地球變暖週期,出現極端氣候的概率增加,每個人都對自然災害下人類的無力有了切身體會。

7月16日德國發生的特大暴雨,按照默克爾的形容:“超出想像、極其恐怖、令人震驚,我幾乎無法找到合適的德語詞彙來形容災害的破壞程度”,已有數百人在洪災中遇難。 7月19日河南的暴雨同樣當地人們帶來深重的苦難。

一邊是暴雨與洪水肆虐,另一邊的北美則開啟狂熱與燒烤模式,人類作為受害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始作俑者。這一次,在應對氣候危機的問題上,各大國不得不站在一起。

碳中和勢不可擋

中國政府已經宣布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標誌著全球綠色革命完全開啟,能源轉型勢在必行,這意味著多家企業、資本市場投資者,甚至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會發生變化。

要完成如此高的減排目標,沒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升級是不可能完成的,這也就是為何光伏與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受資本青睞的產業鏈。

碳中和涉及的行業非常多,比如發電端就涉及光伏、風電、特高壓;消費端涉及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樁、氫能、生物質燃料等,其中有做新能源電池的“大牛股”寧德時代等很多公司;還涉及碳的利用、捕捉和儲存等等。

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過程將是一場徹底的能源革命,全世界都會經歷從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轉型。按照國際能源轉型委員會的設想,到205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需求降幅可能超過90%,風能、太陽能的需求比重可能超過75%。

從這個角度來講,電動企業領域造的不只是汽車,而是重新定義汽車,定義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智能化、電氣化的汽車工業算是剛剛進入上升的賽道,難怪大型科技企業紛紛進場。

中國的碳交易所也已經正式推出。可以確定的是,碳中和不會是一個短期的風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一系列能源結構調整,推動技術進步和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期間,會有一批擁有節能科技的企業崛起,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Extreme Vehicle Battery Technologies Corp. (CSE: ACDC)是一家擁有獲得專利的顛覆性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領先區塊鍊和電池技術公司,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EV)和能源存儲解決方案(ESS)市場對可擴展、智能解決方案的指數級增長需求。

AirTest Technologies Inc. (TSXV: AAT)是一家綠色科技公司,生產的傳感器可測量二氧化碳數量並管理通風,從而降低制熱和製冷成本,為使用AirTest傳感器製造產品的建築設備和控制製造商提供節約能源成本的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NAI有償發佈此內容。此內容中所含材料僅供參考,無意構成在任何司法轄區進行證券發行。此內容不應解讀為買賣產品或證券的要約、招攬或推薦。

新能源汽車 科技 電動車